上海春考,唯有坚守方得始终

10.11.2014  11:50

  今天傍晚,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根据该方案,每名考生可填报两所院校志愿,每校可填报3个志愿。上海市教委新闻办表示,2015年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模式,“考生可以被自己填报的两所院校同时预录取,但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始于2000年的春季高考试点,由“四家并行”到时下的“一家独存”,“新高考”始终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考生、家长、老师、专家对此评价也不高。现实与理想的这种巨大反差,使得上海春考面临着存废的选择,也让人对其能否坚持而持以怀疑。但正是如此,才检验着改革者的决心,也为高考改革破局而保留一块阵地。有阵地才有希望,若是上海春考改革也无果而终,那么高考改革的尝试也将面临倒退。

  好在上海春考改革“依然在路上”,“统一文化考试+院校自主测试”的春考模式,被视为与国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最为接近的一种高考模式,因而不仅具有“开拓者”的角色作用,更具有为高考改革提供样本的价值。因而其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具有“以点带面”的样本价值,有望为全国高考改革提供参照和借鉴。从某种意义讲,上海春考改革的延续和坚持,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改革态度。抛开具体的改革成果不言,这样的姿态也足以引领潮头,成为地区的硬名片和软实力。

  时下的改革处于“深水期”,每一项改革都是“硬骨头”,啃起来并不容易,困难很多压力巨大,难免让人望而却步。那么是以“时机不成熟”作理由而萎缩不前,还是“先行先试”先迈开步子,在进度和结果上截然不同。改革的时机并非天然而成,也不可能等着就来,很多改革其实已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若是迟滞不前势必造成成本的增加,难度的提升。时下的高考制度问题很多,已经远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接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好与国际趋势的接轨,已迫在眉捷并成为社会共识。然而由于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和根深蒂固的路径依赖,要实现既有制度的破题,必须先行动起来,然后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改革才不会成为空话。若是畏于困难和挑战而裹足不前,那么改革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坚持就是胜利,改革既需要智慧,更取决于决心。春季高考的遇冷,何尝不是为明天的受宠创造条件?自从2012年山东首次实行春季高考以来,春考经历了从“不看好”“唱衰”到“逐渐回暖”、“冷热不均”,今年5月10日,山东2014年春季高考知识考试报名人数突破9万,有78240多名考生步入知识考试考场,这是历次“春考”中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与去年相比人数增长近一倍。没有浴火就没有重生,没有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就无以凤凰涅槃。越是艰难的改革越需要坚持,山东春季高考可以回暖,上海春考改革同样令人期待。

  改革是时代最重要主题,也是当下无以回避的选择。高考的出路和前景在于改革,在于学校的“自主招生”和学生的“多元选择”,让每一项权利都得到尊重,每一种自由都得到保障。上海春考改革的可贵之处,或许不在于其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绩,而在于其坚持下去的改革自觉和信心提振。(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