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等八省份三产占比低于40% 十省份占比超全国

04.08.2015  11:32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

  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三次产业占比是衡量经济发展类型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三产占比都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三产比重近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这说明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不过,在不同省份之间,三产占比差异极大,既有北京这样三产占比已经超过八成的省份,也有安徽、吉林这样不到四成的省份。《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28个省份上半年三产占比数据发现,这28个省份中,有10个省份三产占比超过全国水平,其中北京以80.9%的占比名列各省首位。

   十省份三产占比超全国

  三产占比超过49.5%的省份共有10个,分别是北京、上海、海南、山西、天津、新疆、广东、甘肃、浙江和重庆。按地域划分,东部6个、中部1个、西部3个。其中四大直辖市全部包括在内。

  北京和上海两个辐射力最强的一线城市,其三产占比如此之高,也在外界意料之中。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北上广深有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如北京、上海都有大量的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和金融等资源聚集。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等优势行业增长较快。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35.6亿元,增长19.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44.6亿元,增长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49.4亿元,增长12.5%。

  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7970.09亿元,增长10.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644.77亿元,增长9.6%;金融业增加值1988.90亿元,增长30.1%。

  丁长发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服务业不仅服务于本省,而且还服务于周围省份甚至全国范围。比如北京的服务业不仅服务于整个京津冀,而且聚集了大量的央企总部,北方很多民营企业将总部迁到北京。而上海则是很多世界500强在中国乃至亚太总部的所在地。至于广州和深圳,虽然辐射范围不如京沪,但也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

  另一方面,随着资源要素尤其是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价格的提高,北京、上海也难以再发展一般工业,很多产业都转向了其他省份,因此只能向服务业发展。此消彼长之下,这些城市的第二产业占比不断走低,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

  中西部一些三产占比高于全国的省份则是另外一种情形。胡晓登说,一些中西部省份如新疆、甘肃、山西等省份,这些年当地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了餐饮、交通、住宿等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在本身经济总量不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比就凸显出来。

  胡晓登说,这些地方的工业以传统的能源矿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在经济新常态下,对资源的需求减少。因此这些地方的工业经济增速也比较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也随之下降。

  以山西为例,山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3.9%,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影响,规模以上煤炭、焦炭(821, -1.00, -0.12%)、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纺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64.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4%;利润总额18.2亿元,下降58%。

  “三次产业占比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动态的概念,当这些省份的二产发展比较慢的时候,三产还保持比较快的增速,因此三产的比重就随之大幅提高。”胡晓登说,三产占比高低和GDP总量、增速、其他产业的变动紧密相关。

  此外,像海南之所以三产占比高居全国第三,主要是由于其本身的工业占比就比较小,主要支柱产业是旅游业、房地产业,因此三产占比较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