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美国记者圆梦长春踏访1.2万公里 讲述眼中的中国故事

08.02.2017  10:12
  1957年,科恩在北京天安门观看国庆阅兵 - 新浪吉林
  1957年科恩拍摄的长春一汽工人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1957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重大中美民间外交事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之间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一次民间交往;一个41人的美国青年代表团访问了中国,也访问了长春,并参加了当年的首都国庆观礼活动。

  1957年,科恩在北京天安门观看国庆阅兵

  有一位美国NBC特派记者,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了当时的中国、当时的长春,并制作了一部关于红色中国的鲜为人知的纪录片《红色中国内幕》在北美放映;

  他,就是罗伯特·卡尔·科恩。

  一生关注中国的科恩,有一个愿望——“回去中国!回去中国!”,重走曾经走过的那片中国热土……

  “58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就是一生……

  一部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长春市委宣传部支持立项,长春广播电视台历时两年,行程跨越12000多公里,辗转12座城市,拍摄出品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科恩眼里的中国》,讲述了时年85岁的美国电影导演罗伯特·卡尔·科恩重走1957年中国采访路线的故事。

  2月7日、8日13:10,纪录片《科恩眼里的中国》英文版(2集),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原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播出,每天一集。

  这部纪录片以一个横跨半个多世纪两次来中国的美国人的视角看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仅钩沉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而且表现了中美之间、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表达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发展道路、对中国崛起的思考和认知,以独特的题材和视角为世界对中国的疑惑、对世界未来的思考提供了一份中国答案……

   时间轴:

   1957年:

   回首,珍贵胶片记录下的中国景象

  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受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国青联前身)的邀请,27岁的罗伯特·卡尔·科恩等41名美国青年到中国进行了为期六周的访问。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之间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一次民间交往。

  科恩受当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委托,携带他们提供的16毫米摄影机和11卷胶片,作为特派记者,记录了代表团走过的中国北京、大连、长春等8个城市,其中部分镜头发回美国后在NBC新闻节目中实时播出,科恩因此也成为第一个获准在新中国拍摄纪录片的美国记者和电影导演。

  通过互联网,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找到了这些珍贵的视频资料。

  黑白的屏幕上,记录着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北京、上海、杭州,以及长春等8座城市,每一帧都记录着中国的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人们生活的点滴瞬间。

  1957年的中国一汽也有幸被记录在珍贵的胶片里。

  1957年科恩拍摄的长春一汽工人

   讲演介绍中国  科恩曾被停发一年出国护照

  回到美国后,科恩利用拍摄的影片素材制作了一部50分钟的纪录片《红色中国内幕》,随后的岁月里,在美国、加拿大的100多所大学、图书馆和社区巡回放映并讲演。

  当时中美之间处于敌对的状态,美国政府不允许美国公民以任何方式进入新中国,对于新闻采访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和阻挠,因此绝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许多误解。

  在这种情况下,科恩的影片客观上起到了让美国人了解新中国、消除误解、减少敌对情绪的作用。科恩为此也承担了巨大的政治风险,回国后,美国政府停发了他的出国护照(一年)。

  在以后的岁月里,科恩又分别于1978年和1988年再次访问了中国,并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珍贵影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