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县实施 “五动”战略、“一提”计划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实效

06.01.2015  17:20

  2014年,东丰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提出的“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总体要求,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全县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多策并举,对症下药,组织实施了“五动”战略、“一提”计划,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佳绩。

  “五动”战略:一是产业园区“驱动”战略。近年来,东丰县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把产业园区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驱动轮。目前,东丰镇太合甜瓜产业园、拉拉河镇聚鲜园蔬菜种植基地已形成规模,每年可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 2100 人。全县各类产业、创业园区联动,年可吸纳农村劳动力4600人,产业园区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二是企业用工“拉动”战略。近年来,东丰县落户企业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而增多,江城集团、鑫达钢铁、华粮生化、中粮生化包装等企业用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拉动马车,每年可安置农村劳动力6500 人,企业用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火车头。其中:中粮生化包装被省人社厅命名为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三是务工能人“带动”战略。近年来,东丰县注重收集掌握东丰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利用他们在外地的人脉和信誉度,影响和带动亲友乡邻外出务工,让闲置农村劳动力通过投亲寻友在外省市寻找到就业岗位,成功率不可小视,如小四平镇的吴景军带领本村150 名乡邻去大连市建筑企业务工,职业稳定,收入可观。每年经朋友介绍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约2250 人,能人带动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联姻绳。小四平镇的吴景军、三合乡的徐哲洪被省人社厅命名为吉林省“优秀劳务经济带头人”。四是自主创业“推动”战略。近年来,东丰县在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出实招,用良策。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大力扶持,技术上免费培训,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规模达648 户,带动 3850 人从事种植、养殖业发家致富;还致力于发展第三产业,目前,从事第三产业经营达到 3200人,自主创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缓冲带。五是劳务输出“撬动”战略。近年来,东丰县更是紧紧抓住国际、国内劳务输出这个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国外劳务输出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每年劳务输出达到1200人,仅三合满族朝鲜族自治乡,每年劳务输出就高达200人;国内劳务输出先后向大连长丰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惠至家政服务公司、北京镇远护卫中心、天津板厂、山东海尔集团等全国10个省20个市的30多家企业推荐用工,今年到目前为止,通过有组织推荐或自主外出输出农村劳动力6万余人,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助推剂。

  “一提”计划:就是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近年来,东丰县更是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培训力度,依托县职业高中、县农广校、县农机校等劳务培训基地,在机械加工、食品加工、服装缝纫、建筑施工等方面加强培训,提升技能,提高技艺,适应新时期企业的用工要求,此举有效拓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空间,大大提升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率。

  通过“五动”战略、“一提”计划的实施,东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态势良好、成果显著。2014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720人,转移就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53.5%,其中:就地就近安置就业25413人,占当年转移就业总数的29%;有组织向域外输出就业62307人,占当年转移就业总数的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