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豪情 几多风景

08.03.2016  16:32
  作者:王洁瑜,女,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宣传教育处副主任科员、法官助理,担任新闻宣传报道等外宣工作。曾在新华网、《人民法院报》、《吉林日报》等各类媒体发表通讯、消息类稿件数百篇,2015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任何国家部门都不比法院更为重要,也没有一个国家部门会像法院那样受到公民那么彻底的误解。”美国著名法学家德沃金的这句名言,恐怕再适合不过今天中国法院及法官的生存现状了。

  与法官近距离接触这些年,着眼中国当前的法治生态下,个人深深铭感于法官这一职业的艰难与不易(少数无畏无惧无良无善者不在此列)。而她们,既为法官,又为女人,这样的人生会碰撞出怎样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请容我以个人视角品评身边女法官们的苦乐得失并抽丝剥茧道与您听。

  勤业篇——休言女子非英物

  “即使韶华不再,容颜老去,回首曾经办理了数百上千宗案件还可以自信地微笑,皱纹和白发也多了知性的色彩;即使没有荣誉,没有晋升,当事人在法庭外仍尊敬地点头致敬,甚至看着远去的背影告诉身边的孩子‘那可是一位女法官’,已不矫健的步伐也变得从容。”这段真挚而温暖的内心独白或许就是她们对事业真正的坚守。

  在原本属于男人的事业天地里打拼本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与辛苦,但同时,她们也因性别上的差异而拥有天然的职业优势。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谦恭庄重、刚柔并济、泼辣果断、细腻耐心、勤奋谨慎,在法官队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法院一支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审判力量。

  纷繁复杂的审判工作需要法官具备极大的耐心、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而女性心思细腻的特性及特有的敏感个性使女法官们考虑问题更为周全、细心,更善于察言观色,观察问题较敏锐,往往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找到撬动案件的突破口。同时女法官在多重角色的转化中,锻炼了极强的适应力和耐力,只要定好目标,就会克服困难前进,不会朝令夕改,工作成效不可小视。

  纵观大量的成功调解案例中,女法官所赋有的善表达的天性和平和的心态,使她们的法律技术运用更富于感情和生活,并善于针对案件不同特点分析当事人心理,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做调解工作。她们所表现出的关心人、体贴人、理解人,富有亲和力,易于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关注当事人的情感状况,注重司法的人性关怀等优秀品质,有力地证明了她们在司法调解中的优势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不论是对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保护,还是社会尖锐矛盾纠纷的化解,她们,已是功不可没。

  “问题少年缘于问题家庭;别把教育责任全托付给老人;警惕‘危险的14岁’现象;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前兆;警惕精神鸦片——不良文化信息……”这是长春市朝阳区法院少年法庭墙上贴着的《法官妈妈给父母的八条建议》中的部分内容。这则极具警醒和借鉴意义的“八条建议”正是一名女法官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的。

  无数事实证明,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中,母性的本能使女法官富有极强的教育感化能力,她们不会产生歧视心理,并从精神甚至是物质上给予无私的帮助,能够以丰富的情感、温和的言谈博取未成年被告人的信任和敬爱,使他们主动倾诉真言,重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走向新生。

  再者,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女法官们也已经成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中坚力量。这是由于她们身为女性,不仅会在心理上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为自己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办案过程中更是集中力量,倾注心血。作为当事人的妇女儿童也更易接受和信任她们,内心所想所思可以毫无保留地向她们倾诉。女法官们感同身受的理解与理性的司法帮助远胜于别人的被动关怀,已然为广大妇女儿童撑起了司法保护伞。

  立德篇——胸怀法度廉为本

  甘耐孤独和寂寞是法官的一个基本职业素养,因为寂寞使人廉洁、使人庄重、使人权威、使人公正。执掌审判权力的女法官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有着较强的拒腐抗变能力和廉政意识。

  客观上,女性参加的社会应酬较少,对家庭、孩子抚养教育承担的较多,社会活动面相对较窄,交友圈小。这就使女法官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符合法官职业“中立超然”的特征,适合法官“慎权、慎欲、慎独、慎微”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观上,女性稳重、胆小、谨慎的特性使她们一般比较乐于遵守规则。女法官珍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且看重名誉,往往选择远离职业风险,这些都使得她们以权谋私概率低,不愿为的主观性较强。

  女法官往往都是严于律己、勤政廉政的典范,她们胸怀法度、善守其本,不为享受所累,更不为名利所惑。能够优秀地执行有关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不和当事人、律师发生案件以外的接触,极少发生吃拿卡要的现象,有着良好的生活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近年来对全省法官违纪违法案件统计公布的数据看,女法官贪污受贿和违法审判的屈指可数。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她们每一个人都在恪尽职守,勤奋工作的历程中经历着酸甜苦辣。这些长年默默坚守在审判第一线的女性,衣无饰物,面无粉黛,却用自己的辛勤与智勇描绘着新时代“娘子军”的飒爽英姿。

  爱家篇——女人是我天然的角色

  “对不起,我的宝贝,原谅妈妈总是没有太多时间陪你,可是呵,你可知道,在每个繁忙工作的间隙,在每个出差异乡的夜里,妈妈想的、念的、思的、梦的都是你;宝贝,我的孩子,妈妈愧疚不能时刻守护着你,但妈妈坚守的信仰真谛,是让更多和你一样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幸福的哺育……”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一位女法官的真情吐露,令在场许多人潸然泪下。

  是啊,家庭是女人一生的“职业”。女性法官身兼法官、妻子、母亲、女儿等多重社会角色,传统观念要求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而法官的职业要求和责任并无性别之分,使她们往往陷于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责任的困惑中,这种困惑和艰难让她们付出了一般女性难以比拟的努力和辛苦。然而,也正是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多年司法工作实践的磨砺,培育了她们坚韧的毅力、从容面对的睿智,以及一份居家女性所没有的自信。为了不负事业和家庭,她们坚持做“走钢丝能手”,实现事业家庭两不误,做职业女性的同时,还要做一个优秀的“园艺师”,把“家庭”这颗幼苗培养、修整成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

  “参加工作20多年啦,日子过得像在战斗一样,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不停地拔河,时时都不得松懈。”省法院执行局的一位女法官这样描述她一路走来的生活。

  “教育孩子是我的天职,若教育不好,做人太失败。”她坚定的语气,透露出的是一位母亲的舐犊之爱。闲聊中得知,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工作,教育女儿的重担基本由她一人承担,每天忙完工作,立刻投入家庭,照顾孩子日常生活起居、辅导孩子学习,每项任务她都要高质量完成。在女儿入学前,她每晚坚持读书给女儿听,童话、寓言、文学名著等各类书籍达200余本,“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说她造句造得好,四年级时写的一篇《焦裕禄读后感》把校长都读哭了。”她满是欣慰地说,眼中闪烁着幸福。

  “女法官确实活得很辛苦,但总体来说,女法官的幸福指数还是挺高的,更多来自于精神上的幸福。”一位已退休的女法官这样总结。的确,一杯淡水、一杯清茶足以品出幸福的滋味,于这些女法官而言,幸福真的不在柳荫下、温室里,而是在辛勤的付出和劳作里。她们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执着地忠诚于每个角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沉淀下来的便是心灵的幸福和生命的丰富……

  需求篇——“用温柔改变世界

  女法官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事业上相对于男法官而言,她们需要克服更多的家庭、社会乃至特殊生理状况等诸多困难,才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家庭生活中相对于普通女性而言,她们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到对家庭尽职尽责。她们虽自强自立,却终是无法摆脱女性天然的弱势以及社会传统观念的歧视,她们即使再强大,也仍需要关心、需要呵护、需要温暖。

  由于生理特征决定,女法官天然地需要承担怀孕、哺乳、抚育幼儿等职责。统计显示,近年来我省青年女法官结婚、生育子女的平均年龄愈来愈大,有的因工作繁忙错过了最佳的婚育年龄,在个人生活上承受着一定的社会压力。已经成家的女法官作为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工作又过于繁忙,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也不同程度影响着她们的身体健康,颈椎病等职业病的患病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同时,紧张、繁重的审判任务和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给她们带来了普通人体会不到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因此,建立和完善女法官健康保障机制和心理关爱机制尤为重要。除了应保证她们享受各种女性特有的法定假期外,还应根据她们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保障每年进行常见病的专项体检,解除身体健康隐患。并充分运用各类团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益于女法官身心健康的活动,舒缓心理压力,增强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作为职业女性的她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包容。社会习惯运用男性的标尺来评价女法官,一旦家庭出现纠纷、婚姻失败等问题,社会舆论通常习惯将责任归咎于事业取得成功的女性一方,暗示是她们做“女强人”的结果,对其职业成功的社会评价大打折扣。而女法官们取得成功的社会价值,不仅要体现在事业方面,亦要体现在家庭和谐、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们被社会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社会是否也需要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女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爱、理解和尊重。

  女法官要在事业发展上与男性并驾齐驱,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们不可缺少且最大的力量源泉。首先,需要家人对法官职业的理解,主动担任起共同照顾家庭的重任;其次,女法官的职业要求其具备独立、干练、刚毅等性格特征,而家庭则要求她们隐忍、温存、谦和,她们有时难免会将职业的特色带到家庭中去,这就需要家人对这一性格冲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帮助。

  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我想,女法官最需要的,仍是她们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历更多的艰辛,才能如一块开琢的璞玉,经过时光的细细打磨,越发显得晶莹、圆熟,独具内蕴,呈现完美。 责任编辑:吉林省法院新闻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