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的“绿色革命”——我省推动燕麦引智项目工作纪实
在昔日风沙追落日的八百里瀚海白城,在饱受风沙侵蚀的内蒙古退化草原,以及在荒漠化严重的世界屋脊西藏,都因为种植了一棵棵小小的绿色先锋植物——燕麦,使原本生态脆弱、贫瘠的土地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也因为种植燕麦,看到了富足、富裕的希望。
十几年来,我省外国专家局全力支持白城市农科院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科学家开展广泛深入的燕麦技术合作交流,架起了燕麦技术国际交流的桥梁,培育出多个优良的燕麦新品种,在盐碱地上掀起了“绿色革命”。
八百里瀚海和一个引智项目
燕麦收获的季节,白城市洮儿河试验示范基地里,一大片一大片的麦田一望无际,肆意地向远方伸展着。
饱满的麦穗,标志着黑麦在土壤盐碱性的高寒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也标志着俄罗斯黑麦育种与栽培技术引智项目初见成效。
2000年,白城市农科院申报的赴加拿大进行燕麦技术培训项目,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批准,白城市农科院院长任长忠到加拿大农业部研究局,跟随有着“世界燕麦之父”之称的布罗斯博士接受了系统的燕麦技术培训,先后掌握了燕麦育种、栽培、植保、加工等技术。
中国是裸燕麦的故乡,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史。燕麦在国际上是很流行的天然绿色营养保健品,是药食同源作物,秸秆是优质饲草。它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白城历史上从没种过燕麦,回国后的任长忠把研究的方向锁定在燕麦上。
2003年,省外专局领导从俄罗斯带回来100粒黑麦种,开启了白城市农科院与俄罗斯国家农科院东北分院黑麦育种的技术合作。白城市农科院在历经了无数次的实验、选育,克服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难题,抵住不同气候、土壤条件考验后,终于结束了在高寒地区盐碱性土壤不能大面积种植的历史。
当俄罗斯冬黑麦育种与栽培专家LidiaKedrova看到白城农科院引种并大面积试验示范的黑麦后,激动地留下了泪水。她说:“没来中国时,我一直担心育成的黑麦品种生长状况,现在看,中国的黑麦种植无论是产量、还是抗病性方面都好于俄罗斯国内,真是太好了。”
引智是加速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白城市农科院先后培育出了优质燕麦新品种11个,已经推广到我国12个省(市、区)。燕麦复种饲草的“一粮两草”以及燕麦一年“两季双熟”的创新技术研究成果,填补了全球北纬45度地区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将我国“一年两熟线”向北推进了1000公里。
一位农业专家的生态梦
“未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白天没吃够,晚上接着补”。白城以八百里瀚海著称,干旱少雨,土壤风化、沙化、碱化,白花花的盐碱地,种啥啥不长。
为贫瘠的土地寻找希望的种子,任长忠一头扎进农业科研实践中。
任长忠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几乎天天闷在实验室里。这个英语都说不利落的中国小伙子,凭着对研究燕麦的执著劲儿,打动了布罗斯博士。布罗斯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任长忠,同时,让任长忠回国时把含有中国血缘的“龙种燕麦”带回中国。
“混血儿”要服中国的水土,种子创新和新品种的选育体现了科学家的智慧。回国后,任长忠开展各种试验:在风沙土地上试验,在盐碱地上试验,在退化的草原上试验,还有水浇条件下试验……优中选优,连续选优。
尽管白城和渥太华同处于北纬45°,在引种上具有天然优势,但毕竟跨越半个地球,用它们与中国本土燕麦杂交并不容易。燕麦杂交育种的成功率非常低,每年开花仅有6月一个月。
“这地的pH值都在9以上,起初成片的燕麦种下去,很多地方小苗长到十来厘米长就枯死了。但连续5年种下来,燕麦田已连绵上千亩了。”走在燕麦的试验地里,任长忠总是不由自主地搂一搂正在抽穗的燕麦。
除了修复盐碱地,任长忠还带领他的燕麦团队培育出了“两季双熟”的新品种燕麦,使燕麦总产量提高了50%。“两季双熟”,最初所有的专家都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燕麦是长日照作物,而白城只有夏季日照时间长。可后来他们发现,一些“龙种燕麦”在白城安家后,可以不受日照长短影响,能够两季双熟。任长忠称其为“含有光照不敏感基因的燕麦”。
全球北纬45°地区都没能实现燕麦的两季种植,但是凭借“光照不敏感基因”的发现,任长忠和他的燕麦团队填补了这个空白,令世界瞩目。
农牧民眼中的“金娃娃”
目前,我国有沙化、盐碱地、退化耕地和草原等生态脆弱的贫瘠土地262.6万平方公里,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顽疾。近几年,“龙种燕麦”被推广到了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12个生态脆弱的地区,帮助那里的农牧民。
白城农科院的燕麦科研团队四进西藏,给那里的牧民传授燕麦栽培技术。开始,藏民并不认同,因为藏民一直种青稞,他们最讨厌青稞地里长出的野燕麦。一次又一次的耐心讲解,一些藏牧民抱着试试的心态种了燕麦。抽穗后,牧民们惊呆了,看着籽粒饱满光洁,非常漂亮的燕麦,牧民们彻底服气了。5万亩燕麦扎根在3500米至4500米的西藏高原上,成为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新名片。
在青海高原,高寒低温,农作物很难生长。玉树大地震,任长忠和他的青海团队带着“白燕2号”去援助。开始,牧民不接受也不欢迎,他们开着拖拉机为牧民播种,结果每公顷收获青干草12吨,一米多高的燕麦覆盖了地震的裂缝,抚慰了灾民心灵上的创伤。牧民们兴高采烈地宰了牦牛,慰劳他们。燕麦真真切切地成为了农牧民眼中的“金娃娃”。
如今,任长忠在我省镇南种羊场进行的盐碱地燕麦生物修复试验推广取得成功,为吉林西部盐碱退化土地治理探索出可行之路。我省已经把燕麦作为西部草原生态省建设,“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的主推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