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情感“绑架” 实为商家营销手段
近年来,微信里五花八门的集赞、拉票贴,让朋友圈成了“拼人缘游戏”。谁的朋友圈人气旺、朋友多,谁得到的赞就多,谁家的亲朋、孩子就会比较“优秀”。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众多的集赞、拉票,多为一些商家发起,目的就是“求关注”,壮大粉丝团和增加人气,进而达到成功营销的最终目标。在一次次被邀求赞、拉票中,人们慢慢发觉,朋友圈咋成了商家的营销“阵地”呢?而热心的“亲友团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商家扩大影响、招揽顾客的免费宣传工具。
集赞有说道,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关注账号集赞20个,可获会员卡1张;集赞38个,可获30元代金券1张;集赞68个,可获免单券1张……“只要朋友一发求赞微信,就得赶紧点赞,因为头像都显示,不点赞好像不给面子。”延吉市民张楠说。近年来,集赞成了朋友圈里的常见内容,经常关注朋友圈的朋友经常会遇到被邀点赞的时候。然而,看似一举两得的美事慢慢滑向失控的边缘,不少网友反映,商家出尔反尔,不兑现集齐“赞”后的礼品。
去年5月底,延吉市民李先生通过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某茶庄发起的集赞微信活动,微信中提到,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并转发消息至朋友圈,获得19个赞可免费获得竹制茶道一套,38个赞可免费领取木质茶盘一片,58个赞可免费领取台湾功夫茶具或竹盒旅行茶具一套。一时间,这条消息在朋友圈转发居高不下。
然而,当市民拿着集赞后的微信消息前去兑换礼品时,却被商家告知,每天的礼品数量有限,当天的已送完,如果需要,次日早来。“有数量限制,为什么不在微信上说清楚?”李先生觉得,这根本就是商家变相欺骗。其实,有李先生这样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大家除了气愤别无他法,商家早在微信中提到: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天天被拉票,朋友很无奈
如今,集赞的微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新花招又来了,投票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市民都收到过五花八门的拉票信息,比如“最美老板娘评选”、“某某市好人评选”等,主办机构多是各行业的商家,而转发信息的多数是亲戚朋友。
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每位使用朋友圈的人或多或少收到了拉票信息,更甚者每天收到数条。
“这几天经常收到朋友发来的投票帖,一般为了面子都会投上一票,但天天这样,真招架不住。”在延吉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赵,因为接连收到朋友圈发来的投票帖,有点受骚扰的感觉。她说:“我的微信圈里都是很熟的朋友,朋友的孩子参加了一个某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书法比赛。这几天,投票帖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出现在朋友圈内,朋友请求大家帮孩子拉票,只好帮一下,让朋友的亲戚取得好名次。
“一开始觉得还行,后来,同样的拉票帖频繁出现。”小赵说,这些投票并不是直接点击投票,而是要你必须先关注官方微信再投票,现在不少投票后还需保持关注公众号,如果投票后取消关注,系统将自动减少其投票数,可很多时候,真的不想去关注这些无聊的公众号。
朋友圈情感“绑架”,实为商家营销手段
记者了解到,无论商家怎样包装,微信点赞、投票正成为商家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商家利用微信传播性广的特性,以各种诱人的奖品吸引人们参加比赛,借此推销自己的公众号扩大广告效益。这种评选全部在虚拟网络上进行,几乎不费任何人力,一些人“贪图”奖品和第一、第二的虚名,利用朋友圈的资源不断拉票,不知不觉成了商家精心组织营销的“推手”,这样的分享行为具有“强制性”,“绑架”了友情。
我州业内人士表示,朋友圈投票就是利用了人情交际,到头来就算你拿到了所谓的名次,获得了一些奖品,但试想一下,这些都是你用人情到处求人求来的,并不真实。实际上,这种评选没有任何权威性,同时又利用评选活动套取他人个人信息,首先是不诚信的行为,更有甚者,有人获取个人信息后还会从事非法活动,有社会危害性。
我州相关人士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商家创新各种营销推广手段无可厚非,但应站在诚信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把无法兑现的承诺推到“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上。全社会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网络参与者应当讲文明、讲诚信,应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承担责任,网络主管部门对产生损害结果的违法行为应当展开调查并追责,形成良好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