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学生“间隔年”旅行蔚然成风

20.11.2014  13:34

  新华社长春11月19日电(记者姚友明 陈晨)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慢下来、静下来,看看自己、看看世界……近日,一种源自欧美的“间隔年”旅行方式开始在我国大学校园里流行起来,怀揣一颗好奇心想要利用假期或休学的机会完成海外旅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在不久前举行的长春市首届青年商业论坛上,原本能容纳300人的会场涌入了近600名大学生,刚刚拿到500万美元投资的追梦网创始人杜梦杰向怀揣梦想的青年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如果你按部就班地上十几年学最后突然大学毕业、步入社会,那么你肯定会突然觉得迷茫、失望,需要一段时间去过渡,”杜梦杰说,“可能在毕业前来一个‘间隔年’旅行,有助于大家思考未来求学和就业的方向。

  杜梦杰自主创业为年轻人建设众筹“梦想资金”网站平台的想法,正是从他休学后的一次“间隔年”旅行中获得的,他曾在尼泊尔、印度、阿富汗、巴林等国家旅游了8个多月的时间,并在阿富汗当地遇见了一个已经拿到IBM公司合同、精通斯洛伐克语却依然要虔诚学习波斯语的美国青年,“他可能一辈子就说几个月波斯语,但我觉得他为此专程而来,活得很纯粹,我们国家的大学生也应该活得别太功利,应该利用‘间隔年’好好回望一下自己的青春梦想。”杜梦杰说。

  对我国大学生而言,拥有一份海外旅行经历曾经显得有些奢侈,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如今大学生拥有全球志愿者项目和出国实习的机会都明显增多,当年为了筹集出国旅游的资金,杜梦杰先是用个性化的营销手段用原价卖出了自己手中的儒学经典,随后又通过网络征集筹款的方式,一下筹集了6万多元。就这样,一个年轻的“准企业家”悄然上路,通过途中的故事和见闻寻找“力量和灵感”。

  职业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孙昊分析称,当前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趋势下滑,大学生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间隔年”旅行作为一种缓释就业压力的好方法,会越来越受到应届毕业生甚至低年级大学生的青睐。“职业理想不是在教室和宿舍里形成的,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性区域并适应变化,才能在最后就业或创业时使自己更具竞争力。”孙昊说。

  曾参加过AIESEC海外实习项目、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张澜表示,现在大学毕业生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观念存在错位,“精英情节”导致就业方向狭隘,而且“人才热”现象已导致朝阳产业过饱和,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资格证书日趋“平民化”,可能今后从事“间隔年”旅行的人数会越来愈多。

  不过也有教育专家建议,由于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人阶段,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薄弱,社会经验尚不够成熟,因此还是应该选择社会环境安全性高的国家,同正规出国项目主办机构签订安全协议,并且在国外期间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安全为前提完成社会实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