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改革时代强音 激发振兴内生活力

09.01.2018  07:31

  改革是时代的强音。

  新一届市委履职以来,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统领,从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入手,蹄疾步稳将改革向纵深推进,着力激发长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内生活力、前行动力。

  一年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王君正先后主持召开市委深改组全体会议7次,亲力亲为推进改革,审议重要改革议题30余项,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长春加快振兴的改革实践、具体行动。

  一年间,市委改革办在市委常委马延峰的具体领导下,坚持高位统筹、总揽全局,调度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回应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省委工作部署,开展了116项具体改革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春经验”,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春篇章的前行动力。

   强化顶层设计 画好改革“路线图

  中流击水显担当,改革成效看落实。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揽改革全局,全面跟进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确保改革方向不偏、举措不乱、力度不减!”2017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王君正就发出了新一年全市改革工作的“动员令”。

  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长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要坚持“四个有利于”,即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的改革的工作导向,锁定年度重点改革任务。

  就推动改革举措“精准”落地,王君正进一步强调,要努力做到“三个聚焦”——“聚焦党代会部署,深化系统性改革”“聚焦发展短板,深化专题性改革”“聚焦民生热点,深化探索性改革”,结合长春实际,把上级改革部署实化、细化、具体化。

  2017年7次深改组会议,构成一条清晰的改革主线,勾勒出长春全年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结合2017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台账,凿实了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从顶层设计上建立全市改革工作总框架。7次会议,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研究通过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30项改革方案。

  “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接茬发力,务求实效。”马延峰在调度全市改革工作时,反复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进一步加大在基层、一线的调研力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改革政策好使管用。

  在马延峰的直接参与和带领下,市委改革办先后赴全市9个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厘清我市改革工作面临的基本情况、主要矛盾和工作思路,就进一步规范改革组织机构、抓好重点工作、加强上下衔接等重点问题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加强统筹协调 下好改革“一盘棋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在市委深改组的统筹谋划下,市委改革办坚持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协同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实施,市级层面加强对地方改革的督促推动,各级各部门吃透中央、省委和市委改革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沟通协调,确保了改革方向不偏离。

  一年间,长春围绕推进改革、督导落实、检验成效,探索出不少推进改革的新办法、新路子,总结规律性,将具体实践探索,固化为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

  确立“清单制+责任制”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专项小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地方党委的责任职能,同时建立了以工作要点落实实施规划、以改革台账落实工作要点的运行机制,将每一项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各专项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各阶段工作,建立了跨领域、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本领域改革任务。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协同推进,建立完善了责任落实机制,为推进改革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保障。

  探索“项目化”督察管理机制。制定印发了《长春市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督察工作方案》,对所有改革事项实行“项目化”管理,定期调度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先后开展3次全市范围内的改革督察,通过全面督察、专项督察的方式,发挥了改革督察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追效问责中的作用,促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准落细落实。

  实施成效与绩效评估挂钩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将改革成效纳入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重要范畴,与年终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有效地激发了各级干部抓改革的动力和热情。同时,出台了《关于建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负责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长春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旗帜鲜明地鼓励和保护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干部,形成了“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实干创业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的良好氛围。

  市委改革办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智囊团”和“参谋部”作用,围绕全面振兴发展,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坚持发展取向、民生指向、问题导向,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蹄疾步稳、不断向纵深发展、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的良好局面。

   突出问题导向 打好改革“当头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原动力。

  一年来,全市改革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瓶颈制约正在打破,改革举措接茬推进,改革成果次第花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构建创新发展新优势中跑出转型升级的“长春速度”。

  2017年年初以来,市委深改组会议先后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综合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去产能、去库存,先后审议了科技大市场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等重点议题,强化了创新发展的要素服务保障支撑,增添了“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发展动力。

  人才是创新之本。这一年,在市委深改组积极推动下,长春“人才新政20条”暨招才引智“万人计划”重磅推出,极具含金量的招人、留人、用人新政,犹如一块磁石,吸引一批青年才俊,投身到长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创新实践中。

  这一年,长春科技大市场建设强力推进,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历史性地达到200亿元,较2016年几乎翻了一番,长春由此成为全国技术交易活跃地区。

  围绕“去杠杆”,市委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方案》,从新常态下更好地发挥投资重要引擎的关键作用的角度,加快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城市投资体系和融资模式,在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防止发生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以“放、管、服”为核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

  合适的种子,要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

  长春以改革为先导,从解决种子与土壤“有机结合”的问题入手,努力营造市场主体与“东北水土”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以期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一年来,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暨“双随机、一公开”等重点改革议题,频频成为市委深改组会议上讨论的热点议题。

  在这里,改革从议题化为部署,从决策转为行动,“进一个门办多件事”“办事群众与审批人员不见面”“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上运行”等政府服务的新变化,挤压了寻租空间、优化了政务服务环境、方便了办事企业,真正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这一年,政法机关通过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成为全年改革的亮点之一。市委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及全市公安机关“服务民营经济30条”,进一步提升了政法机关的服务效能,规范了服务标准。

  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华为26天落位的“长春速度”,在更多项目上延续。

  据统计,仅2017年长春就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79项,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302个工作日压缩至51个。

  长春也以工作实绩,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怪论,为东北正名:

  2017年预计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7%和14%,日均新设企业超百户,经济增速可望保持前三季度8%左右的较高增速,为东北振兴增添了一抹亮色。

  ——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规划是引领城市科学发展的“龙头”。“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也频频进入市委深改组会议讨论的重点改革议题之列。

  在2017年,这项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规划基础、空间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布局、历史文化保护等11个方面的规划成果,统一了以往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达成了用地属性的唯一性,并在空间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上存储、共享和应用,真正实现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让城市未来发展更加有章可循,建设等环节的前期工作效率可望极大提升。

  同时,着眼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和城市建设管理能力,会议还审议了《长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并推广了朝阳区城市基层管理模式等改革创新经验。

  在2017年,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行,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地污染治理措施的大力推行,长春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建设“幸福长春”。

  什么样的城市是一座好的城市?答案可能有很多,但长春的理解是:让本地人幸福、外地人向往。

  一年来,市委深改组坚持从百姓呼声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努力把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既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等事关城市管理“”上的重要议题,更关注从“”上发力,从推进“课后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等具体议题入手,努力从点滴中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2017年暑假后新学期开始,我市城区小学全面实施了“蓓蕾计划”,全市182所学校、20万小学生获得了政府提供的90分钟免费校内课后托管,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取得了家长满意、孩子开心、社会反响好的综合效果。

  与此同时,伊通河综合治理、旧城改造提升两大工程按期实现主体工程完工,长春城市面貌实现了历史性改变。

  在城市“硬件”建设全面提升基础上,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暖流计划”全面发力,一系列围绕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的软措施协同推进,犹如一股股暖流浸润心田。

  就在上个月,“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结果在北京揭晓,长春第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同时荣获“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获得感案例奖”。

  这既是对长春民生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改革成果惠及民生的充分认可。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不停滞。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气象期待改革新作为!

  今天,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长春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对中央和省市委提出的工作任务,长春正以昂扬斗志,以义无反顾的精神,努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就在上周,由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卫国带队的调研小组,先后奔赴南京、上海、南宁等地,带着新一年长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任务,开始了新的改革探索与接力取经之旅,真正把“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看长春的要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更大的格局和坐标系谋划和推进长春的改革工作。

  全市上上下下推进改革的这股劲头,也恰似全面振兴中的长春的奋斗缩影——不负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汇聚起加快振兴的长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