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实施向东向南开放战略融入海洋经济圈
新华社长春1月28日电(记者褚晓亮、姚湜、段续) 向东,由珲春入海,联通东北亚各国;向南,自丹东对接,融入环渤海经济带。身处内陆却沿边近海的吉林,通过扩大向东向南开放,东拓南进、两翼齐飞,老工业基地开放新格局正在构建。
隆冬时节,吉林珲春口岸却越来越繁忙。站在口岸望去,载有煤炭、木材的列车从俄罗斯驶来,载有矿泉水的列车正向俄罗斯开去。
一条新的北粮南运通道也在这里打通,经珲春发往朝鲜罗津港再转运上海,缩短了内贸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我国第三条北粮南运通道。2015年,有600吨粮食经由吉林省这一“东进”线路抵达上海。
以珲春为中心向东,国际通道不断贯通: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釜山的陆海联运航线开通,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航线延伸至日本舞鹤港。
对“东进”的“桥头堡”珲春来说,去年九月份吉图珲高铁的开通更是一件“大喜事”,“人流物流更加便捷,前来观光、商贸洽谈的旅客人数直线上升。”延吉车务段副段长陈斌说。截至目前,吉图珲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近170万人,仅珲春站就发送旅客近30万人。
有了通道建设的“线”,区域发展的“面”也不断铺陈开来。珲春成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包含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创业孵化和销售推介在内的四大平台,国际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韩国浦项、韩国现代等跨国企业陆续签约入驻。
东进如火如荼,南拓方兴未艾。吉林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将加快推进面向环渤邯放,打造向南开放的窗口。
南拓之路,通道先行。贯穿吉林通化至辽宁丹东的高速公路开通,行车时间由原来的6个多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通丹铁路通车,大宗货物入海更加畅通方便。通道建设让通化市成为吉林省距离渤海最近的“近海经济区”,和丹东港互动更加频繁,更积极地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
位于吉林省南部的通化市、白山市正在全面加强与丹东的经贸合作,共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联手打造鸭绿江无障碍旅游带、发挥丹东海港、通化、白山陆港的功能优势,加速推进鸭绿江物流口岸建设。医药、矿产、人参加工等产业,正在成为吉林省“南拓”发展的产业支撑。
如今,吉林省以长春和吉林为直接腹地,以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三市)为开放前沿,以珲春为开放窗口,以通化、白山为参与环渤海经济带、联系京津冀经济带的支撑,五个组团协同发展,形成了点状、线状、面状分层级的发展格局。
长吉图区域由东北亚地理中心向经济中心迈进的步伐,正沿“东进南拓”“借港出海”的对外开放之路加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