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支书 20年带富“落套村”
本网白城讯 “当过泥瓦匠,抡过大勺,种水稻我也算一把好手!”当了20年的村支书,张录柏还是喜欢把那些“老掉牙”的往事挂在嘴边上。用他的话说,没有当年吃过的苦,也换不回幸福村今天的幸福,村民说他是“万能”支书,是抬举,也是写照。
“以稻治穷”先拿自家做实验
1994年,30岁出头的张录柏接受上级任命,担任了洮南市福顺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当年的幸福村负债数十万元,村委会连个办公室都没有,人称“落套村”。张录柏的瓦匠活派上了用场,多方筹资,自己动手,为村里盖起9间办公室,从中拿出4间房用作综合服务部,专门为村民打理化肥农药的货源。
洮南市提出“以稻治涝,以稻治穷”的号召,村民担心行不通。张录柏在自家承包地里拿出两垧半种上了水稻,当作全村的实验田。当年,水稻丰收卖出好价钱,不少村民开始跃跃欲试。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需要技术,张录柏干脆把省农科总站的水稻专家请到村里,为村民讲解科学种田的知识和裟栽培方法,并大面积普及推广水稻合理密植技术。“水稻是赚钱,但盲目地种肯定不行,咱得让村民打下科学种植的底子,效益才会越来越好。”张录柏说,如今,幸福村已经成为洮南及周边地区有名的水稻基地和购销集散地,每公顷突破两万斤,仅此一项村民的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余元。
探索多元化发展 奶牛致富成绝招
通过近几年对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水稻已然成为幸福村的主打产品,也成了一棵不折不扣的摇钱树。“水稻单产的产量可以说到了顶峰,水稻收入也几乎到了极限,这时候要让老百姓提高收入,就不能再一门心思放在水稻上,得多元化发展。”张录柏说,他听说很多地方养奶牛的经济效益还不错,心思就活了。还是老办法,先从自己家开始实验。
张录柏一次购进了5头奶牛,又拿出之前种水稻、抡大勺攒下的家底,再通过向亲朋好友“化缘”和银行贷款,投资45万元建成了一座标准的现代化奶站。张录柏一直是村里创富的榜样,这次也不例外。村民看他这么舍得投入,也跟着养起了奶牛。张录柏看大规模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开始通过各方面关系找到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客户签订奶牛购买协议,但前提是客户运来奶牛先到村里的奶站挤奶,根据产奶量按质论价,以此防止村民外出买牛时上当受骗。目前,幸福村养牛户已达43户,奶牛存栏170多头,日产鲜奶2.5吨,年创利润150万元。
致富是手段 幸福是根本
幸福村的村民有多“幸福”?村民们的答案张口就来:“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都是村里拿,村民个人不用掏钱了,65岁以上老人能享受村里的补贴,大病重病的村民也能得到补助,全村300多户人家,有200多辆小汽车!”
“全村的经济总收入早已过千万,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两万元,富裕和幸福是两回事,我们还要在后面这个词上做文章。”张录柏说,全村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是百分之百,又投资129万元建起了三层楼的村民娱乐中心和文化广场,刚刚竣工的垂钓园明年就能投入使用。跟城里比,幸福村的“幸福”一定更多些。
(记者 谭志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