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村“孵化记”

18.05.2015  12:19

      “别看我们小村子不大,每周都孵化几万只小鹅。”初夏时节,正当大田玉米种子发芽、破土而出之际,在德惠市布海镇,素有“鹅村”之称的泡子村也进入了紧张的孵化季。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如何每年孵化60余万只鹅?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近日来到“鹅村”,走进俊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孵化车间。

      车间里,两排现代化大型孵化机轰然作响,透过一扇扇狭小的玻璃窗,只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钵又一钵的鹅蛋,蔚为壮观。

      “孵化机内,温度湿度都是恒定的。有专门的孵化师傅日夜看守,孵化成活率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康俊山介绍说,他们孵化的都是本地品种,学名长白鹅,适合东北地区养殖,孵化成活率能够达到80%。

      车间的另一端,“吱吱吱吱”的鸣叫声不绝于耳。只见一个个白色的大塑料筐里放着一只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雏,金黄色的绒毛,乌黑的眼珠,煞是可爱。几名全副武装的工人手持注射器,正忙着为小鹅们注射抗病疫苗。

      “现在,正是鹅雏销售的高峰期,每隔四五天就有几万只小鹅破壳而出,它们全部都被各地的养殖场提前订购了。”康俊山对鹅雏的生产和销售情况非常满意。他说,合作社从4月初开始孵化生产作业,种蛋的孵化期为一个月。为保证鹅雏的充足供应,合作社采用阶梯式生产方法,每批种蛋间隔5天孵化。

      “这里的鹅雏孵化工作从4月开始,到8月结束,共计生产鹅雏60余万只。”康俊山介绍说,每一枚种蛋的成本在4元左右,鹅雏的价格则可达到7至8元。除供应合作社内的养殖户外,大部分鹅雏销往辽宁、黑龙江等地,经济效益还是挺可观的。

      “你们哪来这么多种蛋?”康俊山说,他们有多年的养鹅经验,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里其他小规模养殖户踊跃入社,合作社从选种、育雏、防疫等多方面进行全程服务,有效保证了鹅雏和成龄鹅的质量。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社的种蛋来源也实现了自给自足。

      “除了生产和销售鹅雏,8月下旬以后,合作社还出售‘蛛蛋’呢。”康俊山说,所谓“蛛蛋”,指的是胚胎已初具鹅形的蛋。这种蛋,孵化期短,成活率高,入秋后就可销售,远销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从2013年开始,合作社的‘蛛蛋’还走出国门,卖到了邻国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