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上的艺术家 64岁长春老人在鱼皮上作画(图)
老人用鱼皮作画。
鱼皮,在很多人眼中,是美味的餐食,但是在64岁的袁喜和,它就是艺术品的原材料,所以,很多人都愿意称他为鱼皮上的艺术家,3日,记者也走进了这个在鱼皮上作画的老人的故事。
记者见证鱼皮画的诞生
3日,袁喜和向记者简单展示了鱼皮画制作方式,首先把画有创作题材的画纸剪下,并拓印在纸板上。然后按照纸板上画的形状,剪出同样形状的鱼皮。最后将裁剪好的鱼皮贴在背纸板上,着色装裱,这样一幅鱼皮画就诞生了。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步骤,不同的鱼皮有着不同的纹理和质地,可以表现不同的形象。
从小和爷爷学习鱼皮画
袁喜和说,他所传承的鱼皮画技艺源自祖上,在1884年左右,他的祖上在山东制作皮画,后来迁徙至黑龙江省,也正是那时候,祖上接触到了赫哲族人,也了解到了鱼皮画,“老祖宗把鱼皮画学会后,又加入了汉族文化在里面,形成了与赫哲族人不同的鱼皮画,少了些粗狂,更加细腻。”袁喜和说,“叠加式”制作是他这一脉传承的精髓,一层叠一层,更有透视感和立体感。
袁喜和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和父亲学习制作鱼皮画,“制作鱼皮画比较常用的鱼皮是大马哈鱼,鳞片细腻,颜色更纯正。以前大马哈鱼多,价格也便宜,所以可以自己动手剥鱼皮,现在就不行了,鱼虽然不少,但是制作一幅作品就要三四张鱼皮,剩下的鱼肉就浪费了。”袁喜和说,现在他用来制作的鱼皮,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价格也在十几元至几十元一张。像平时见到的鲤鱼、白莲鱼之类的,也可以做成鱼皮画,但因为鳞片较大,适合做大幅的作品。
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鱼皮画独有的立体感和动感,是其它美术材料所无法取代的,即使收藏多年都不会变质,是艺术收藏的珍品。”袁喜和说,2015年,他还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为了将鱼皮文化传承下去,袁喜和曾开设了鱼皮画的课程,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门艺术。几年来,已有上百名学生学习鱼皮画制作、创作。“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袁喜和说。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常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