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吉林省高考作文题 看作文背后的时代变迁
编者的话:
还有3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到来。今天起,我们将连续推出“2015透视高考系列深度报道”,力求能够透过高考的考场,读懂隐藏在试卷背后的时代变革和人生喜悲。
1951年,新中国第一篇高考作文命题问世。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命题除了选拔人才以外,还一直有着深刻的时代属性。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目,都可以读到对时代问题的透视与思考。
近日,新文化记者梳理了1951年~2014年 吉林 省高考作文题目,并邀请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田毅鹏(教授,博士生导师)解读了这些高考作文题目背后的时代的变迁。
1951年~2014年吉林省高考作文题
1950年代~1970年代
1951年: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的工作
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我的母亲
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 两选一
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年~1976年,高考因“文革”中断1977年:伟大的胜利———难忘一九七六年十月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50年代~1970年代:作文承载革命之道
1951年,高考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作文———《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的工作》。1952年,实施全国统招考试,新中国高考制度正式形成,作文进入直接命题阶段。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的作文由各省自行命题,到1978年又由全国统一命题。
田毅鹏:1951年~196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文以载道”是中国儒家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作文承载的是清晰的革命之道。国家建立在革命胜利经验基础上,有较强的新社会的建设气息,还有一些延续下来的革命优良传统。比如:“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文革”前的社会还是相对理性的,高考作文题目与时代完全同步的,比如,“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都表现出“大跃进”时期整个社会的建设情况。1965年越南战争进入第三阶段,6月29日,美军首次在越南作战,于是有了“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高考中止。“文革”期间人们都是读毛选、看红宝书长大的,因此恢复高考前三年(1977年~1979年)的作文题目还是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比如1977年吉林卷:“伟大的胜利———难忘一九七六年十月”、天津卷“他像雷锋同志那样”、上海卷“知识越多越反动吗”,1978年全国统一命题———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等。
1980年代
1980年:读“画蛋”有感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
1982年:议论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看图作文“读漫画《这下面没水,再换个地方挖》”
1984年: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的议论文
1985年:“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以“树木·森林·气候”为题1987年:根据材料写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1988年:命题作文,“习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989年:材料作文,你的好朋友是高三学生,喜欢历史,想报考相关专业,而其父母认为报考经贸等专业将来更好找工作,同学给你写信诉说苦恼,请你回一封信。
1980年代:开启多元化思考先河
1980年的高考作文题《画蛋》摆脱了先前的政治色彩,开始有了灵气。在很多人记忆中,达·芬奇《画蛋》曾是当年社会热点,给高考作文命题涂上一抹亮色。1980年代高考作文出现了议论文、书信、简讯等多种文体,打破了1970年代严格保守的命题思维,作文内容逐渐多元化,关注社会热点,比如“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980年代后期,高考作文文体更加自由,1988年的命题作文《习惯》,开始不限体裁(诗歌除外),突破了以往以议论为主的格局,学生可以写小说、剧本、散文等。
此外,1980年代有三篇作文题与环保有关,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人们的环保意识刚刚萌芽,到1985年《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则是对污染等环境问题有了前瞻性的思考,1986年再次出现与环保有关的题材———《树木·森林·气候》,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加强。相对而言,《树木·森林·气候》更多地启发学生想象力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田毅鹏:“画蛋”开启了高考作文题目多元化思考的先河,人的思维活跃起来。这与1980年代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文化热”密不可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方近代以来的启蒙主义思潮著作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艺术思潮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掀起文学热潮,人们的思想逐渐活跃,人们将“文以载道”的“道”与知识糅合在一起,高考作文题也开始强调思想智慧,给考生留出展示个体才华的空间。
1990年代
1990年:“玫瑰园里的花与刺”。母亲带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说,“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说:“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材料写议论文。
1991年:“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辩论。
1992年:“清理路旁的脏物”(材料作文,关于社会公德问题)。
1993年:1.根据图片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200字。2.根据材料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夏夜,梧桐树老皮剥落,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赞叹,儿子对新树皮发出赞美,父亲深有感触地说:“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1994年:命题“尝试”
1995年:“鸟的对话”,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以《××与××的对话》为题写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同时,以《鸟的评说》写一篇文章。
1996年:根据《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写说明文,并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997年:根据材料自选角度,以“助人为乐”为主线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1990年代:反思与批判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被很多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是高考以来最有新意的题目。1990年代的高考作文,大多提供一则生活化的材料,要求考生就事论理写文章,以议论文为主。
田毅鹏:1980年代改革刚刚揭开序幕,到了1990年代已初见成效,尤其是1990年代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的多元化带来社会意识的多元化,社会热点和道德问题成为那一阶段高考作文的主要关注点,比如,1991年的高考作文是以“近墨者黑”或者是“近墨者未必黑”,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1995年《鸟的评说》,折射了经济社会改革转型时期人们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一系列改革举措对社会的多元影响显现出来。比如,1996年高考作文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引发很大的社会反响,直面社会阴暗面,强调人们的社会责任感。1999年,全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伴随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随后的高考作文变得更加开放。
2000年~2005年
2000年:根据材料,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1年:根据材料,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根据材料,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3年:根据材料,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根据材料,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5年: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聊了起来,有的想成为机器人,有的愿意做成螺丝钉。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0年~ 2005年:从“无我”到“有我”的个性彰显
2000年“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高考作文进入话题作文的时代。2004年打破了全国一张卷的历史,进入新课改时代,当年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
田毅鹏:2000年后的高考作文进一步体现社会文化趋势,包含对哲理和美学价值的追求。话题作文提供了发挥才华的空间,更强化考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与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是吻合的,比如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从2000年~2006年是改革的攻坚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教育发展和整体社会水平都得到提高,高考水平也在提高。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学术思想与国际的交流和融合有了更实质的进步,比1980年代的“文化热”更有深度。另外,参加高考的“80后”张扬个性,有独到见解,高考作文命题也相应变化,作文题目也从原来的“无我”到“有我”,越发体现出尊重个性。同时,“贫富分化”、“腐败”等社会问题呈现出来,意识的多元化对一些传统价值观念带来猛烈冲撞。高考作文题更加注重价值的回归,于是有了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等作文题目。
2006年~2014年
2006年:中国人读书越来越少,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说买不起书,而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2007年:一、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无人探望,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白血病,一位受过捐助的女孩将辛苦积攒的10元压岁钱都捐了,她说,“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根据材料作文。
2008年:老鹰要叼走刚孵出的一只幼龟,一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随后沙穴里成群的幼龟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原来,先出来的幼龟是“侦察兵”。游客走了,老鹰飞回来了。根据材料作文。
2009年:根据材料作文。材料一:日本的安藤百福研制出了方便面,受到别人临时用纸杯和叉子吃方便面启发,开发“杯装方便面”。看到空姐给的放开心果的铝制容器的上部是一个由纸和铝箔贴合而成的密封盖子,启发了他如何解决长期保存的难题。材料二材料三从略。
2010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将名单交给班主任,老师对他们寄予更大期望,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其他材料从略)。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上述材料作文。
2011年: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中国崛起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调查,排在前六名的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根据材料作文。
2012年: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后顺便将漏洞补好
了。不久,船主在工钱之外送了一大笔钱,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当得知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根据上述材料作文。
2013年:材料作文:“同学关系”
2014年:自然保护区公路边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根据上述材料作文。
2006年~2014年:“自我”开始萌芽
田毅鹏:2007年后,高考作文题开始趋向生活化,更倾向现实生活,比如2007年“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009年、2010年后,高考作文题目开始关注人的心灵世界,比如,2010年的“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2012年“船主与油漆工”。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物质文明与人文精神的不平衡日益凸显,这一时期,高考作文题从道德高标回归到现实生活,由宏大道理回归到关心生命的质量,命题的变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这背后则是时代的变迁,是理性文化到感性文化的过渡,人的“自我”开始萌芽。
新文化记者 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