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法院微信平台沟通帮农民工讨回血汗钱
“田军(化名),你欠胡畔(化名)他们的工资在年底之前能不能给?如果你还是给不了,我们只好走司法程序,对你实行拘留。”“我这几天就筹款,一定想办法履行义务。”双方不是在打电话,也不是面对面交谈。这是高新区人民法院法官与被执行人田军在微信平台上的一段对话。通过这段跨越地域的对话,远在外省的被执行人田军同意履行判决确定的给付义务,还清了拖欠近2年的农民工工资。
近日,高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办案法官向记者讲述了办案的整个经过。2014年,胡畔等几人给田军的企业打工,到了年末,胡畔等人本以为能拿到自己的血汗钱,不料, 田军以别人欠他钱为由,不肯给付。“我们本来是信任田军,以为到了年末就能给发工资,可谁承想,田军就赖着不给了。”几次讨要无果后,胡畔和工友把田军告上了法院。
2015年夏季,判决下来以后,案件在执行程序遇到了问题。原来,田军人早已不在我市,听说是去了外地发展。今年1月末,高新区人民法院就农民工胡畔等9人与被执行人田军因劳动报酬未执行一案立案申请执行,高新区人民法院将执行通知书送达被执行人手中。
“欠钱就得还钱,这没啥说的,如果在执行期限内还不还款,我们可真得把你放入拒执行人名单里了。”执行办案法官说,和田军交流后,发现田军对拒不执行的后果并不清楚,办案法官耐心讲解,田军最后表态,自己在外地有生意,的确是无法回家和胡畔他们商量还款的事儿。
“你可以登录高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微信平台。”在法官的指导下,田军登录微信平台后得知若自己不如期履行义务,将可能被司法拘留,甚至将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他主动联系了办案法官,请求在微信平台上执行该案。由办案法官主持,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在微信平台上你一言我一语,办案法官在一旁耐心地调解,经过多次交流,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协商好给付执行款的数额和方式。
在农历猴年到来之前,被执行人通过微信平台将工资款14.5万元转账到法院账户,并交纳了执行费用。这一天,高新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被这些农民工围住,他们握着法官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拿不到属于自己的这份血汗钱。”
法官点评:一起欠农民工工资的执行案件,仅用几天的时间就在微信平台上解决了。该案的执结方式使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了维护,被执行人也受到了教育。法院提高了办案效率,当事人申请执行更加便捷。这种创新的法院执行方式,真正实现了案件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丰收。(江城晚报记者/马英 编辑/王晓杰)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