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低值 吉林人参如何走出困境?

20.12.2014  13:03

我省每年的人参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产值却不足韩国人参的1/10

说起东北“三宝”,想必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不就是人参、貂皮、乌拉草嘛?

这是祖祖辈辈东北人从少时起便被无意识灌输进头脑中的概念,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最终根深蒂固起来。儿时的记忆里,这“三宝”颇为神秘,不是藏在爸爸的酒罐中,就是隐进奶奶的衣橱里,想寻个具体点的影像,还真不容易。当带着好奇心的我们渐渐长大,却发现街头巷尾总能轻易找到东北特产店,而在里面陈列着的,不正是当年我们绞尽脑汁想要看清楚的“三宝”之一——人参吗?

总以为,既然称作“”,总要搭一个合适的价位才配得上。但业内却说,别看吉林省每年人参的产量超过世界总量的70%,但产值却不到韩国人参的1/10……

这,又是为何呢?

业内困惑

品质好的人参

却卖不上价

一支够克数的林下参,如果参龄达到二十年以上,我觉得价格起码要过万才合理。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我明明知道自己手里这支人参品相好、参龄够、品质高,而且确确实实是林下参,却还是卖不上价。”在岳阳街附近一家东北特产专卖店的负责人刘泽江眼中,人参显然是东北特产里最具代表性、最适合做“吉林名片”的一员,如果发展得好,市场价值足以与近年来颇受追捧的海参、冬虫夏草、玛卡相抗衡。

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品质可以堪称世界第一的吉林人参,却被卖了低价。“现在市场上,几十元到几百元的价格都有,这让我怎么卖?”记者在一家电商网站搜索“长白山人参”,结果显示有1.64万件符合条件的宝贝,其中一支参龄在13-15年、重量约10克的林下参,售价仅25元,市场差价的确很大。

刘泽江坦言,南方地区一直是国内人参市场的主要销售地,但近年来,一些南方客户购买人参时的消费习惯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外行人很难分辨人参的好坏,担心花大钱买回家的人参并不值钱,所以现在只挑两三百元的出手,想着即使不好,也不至于太心疼。

市场现状

产能占世界70%

产值却不敌韩国1/10

无论是史书典籍里,还是神话故事里,人参在华夏瑰宝这个宝座上坐得都比较稳健。而揭开神秘面纱,人参更被很多人奉为滋补圣品。

吉林省作为人参之乡,人参的产量和基因优势自然无与伦比,但在身价上却并不尽如人意。吉林特产行业商会汪会长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国际市场来看,吉林省人参的产量占据着其中70%的大额席位,但产值却连韩国人参的1/10都不到。

吉林省抚松县百草堂特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云鹤也坦言,很多韩国人参企业把原料采购地设在我省,但同宗同源的人参走出国门,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价差立刻得以显现。“假如在国际市场上,我省人参的价格是每公斤12-20美元,那么韩国人参的价格起码要在120-200美元。

我省有着庞大的产量优势,却仍然被韩国人参以高出我省十倍的价格领跑国际人参高端市场,如此云泥之别的形势,或许是我省人参市场所面临的最大窘境。

追根溯源

为何陷入“高产低值”的魔咒

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韩国人参的产量虽远远不敌中国,但是贵在他们走了一条全方位发展的路,取得目前令人羡慕的成绩无可厚非。

他们从提供资金、技术到产销环节,走的是一条龙发展的道路,不仅人参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严格,就连市场宣传走的都是强化品牌概念的路数。不仅如此,在人参深加工方面,他们也显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吉林特产行业商会汪会长认为,正是通过以上环环相扣的种种举措,才使得品质差异并不明显的吉林人参和韩国人参,“身价”变得越来越悬殊。

而吉林修福源参茸特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辞在接受采访时,则把目前吉林人参市场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 散户为主,缺少区域性行业“领头羊

提起韩国人参,‘正官庄’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品牌,但是说起吉林人参,除了‘吉林人参’这四个字以外,大家脑海里所能想到的还有什么?”在谢辞看来,阻碍吉林人参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一个区域性的领导品牌做“领头羊”。

他认为,吉林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人参产地,仍然没有从世界人参产品原料供应地的身份上转变过来。目前省内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的涉参企业不低于万家,但共性的特点却是小而散,“从2011年到现在,人参市场的价格每年都要翻一番,受利益的驱动,大多数从业者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囤货’,等待大型企业收购或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出手,真正在做人参产业的人少之又少。

问题二: 市场初级,研发投入、产品附加值低

当前,人参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除中国、韩国、日本等传统用参大国外,人参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销路也是越走越宽。而与韩国包装精美、制作工艺精湛的人参制品不同,从我省走出去的人参,仍然过多地保留着“本色”。

由于不确定产品开发究竟需要投入多少资金、研发周期究竟要多久,导致目前这个市场没有多少公司愿意在人参产品研发领域投入过多精力,从而致使我省人参市场交易仍然停留在比较原始和初级的阶段,就是从土里挖出来是什么样,市场上卖的就是什么样。”谢辞说,现阶段相对较为初级的市场,显然并不能满足外部人参市场的实际需求。

他坦言,“伴随着人参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人参的医用、药用保健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参片、人参饮料、人参制食品、人参制化妆品等等人参相关副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附加值都非常大,而这方面却是我省的一个短板。

问题三: 百倍利润致造假、售假问题严重

而除了缺乏行业领军者、人参深加工领域亟待完善之类非一朝一夕可解决的问题之外,摆在行业从业者面前当务之急的一个难题,则是人参造假、售假顽疾。

一棵真正的野山参,售价或将高达上百万元,但经过一系列造假手段,实际成本可能只需要万八千元。如此低的投入就可以带来百倍利润,当然会有人愿意尝试铤而走险。”谢辞说。除了造假之外,售假问题对市场的影响同样不小,“比如一支人参只值500元,但是因为没有有关定价体系的制约,一些商家就会进行‘一锤子买卖’,直接叫价1000元或者2000元。短时间内影响还不大,但时间长了,顾客发现买回去的人参并不值那么多钱,久而久之吉林人参的口碑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

突围方略

建立规范化的定价制度

魏云鹤认为,凭借我省占世界总量70%的人参年产量,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培育出的高品质,只要找对方向,必然可以回到它应有的位置,同韩国人参在国际市场一争高下。

首先,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人参行业的扶持力度,扶持行业优质企业,建立自有品牌和研发团队,进而提升我国人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需要企业加大对人参产品研发方面的资金、科技投入,逐步把这个行业从创造产能转变为创造产值。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一个行业自律组织,完善我省人参市场的准入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吉林特产行业商会汪会长表示,人参产业一定要走向规范化之路,“这里所说的规范化,是指有一个全行业的采购标准和定价体系,人参相差1克,价格就要差很多,如果一个定价标准出来,市场售价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就不会出现价格虚高或价格偏低的情况了。

据了解,目前省内已经有企业采取“企业+参农+人参基地+标准化”的形式,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这种举措,非常有利于由单一经济作物标准化管理向全产业链实施综合标准化管理的跨越。

可走资本化运作的道路

谢辞认为,我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走资本化运作的道路。

而据记者了解,已经有企业开了先河。“2014年12月5日,吉林已经有一家人参企业旗下野山参、生晒参、红参等7个人参品种在珠海横琴稀贵商品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上市。这是吉林省内第一家在横交所上市的企业,此举意味着吉林人参产业迎来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物流、收藏等全周期发展阶段。” 吉林特产行业商会汪会长介绍说。

而在这位从业十余年的会长的脑海中,实际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建立真正的人参金融交易所,解决人参行业买卖双方不透明的问题是未来行业的走向。“多年来,受制于我国人参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参农在人参市场丧失话语权,没有议价能力。而具体来讲,未来还应该成立人参担保公司,设立发展资金,解决参农用资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之上,把人参市场交易最终落点在电子盘交易,让市场的报价、波动一目了然,整个市场才有规矩。

(记者 张雅静/报道 盛雪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