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骨架”贴膘长肉 重点行业亮点频现
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骨架”搭建起来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要让“骨架”贴膘长肉,茁壮成长。这是一项系统有机工程,必须号准各个“骨骼”部位的生长肌理。
在我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计划明确实施的八项重点任务中,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吉林特色服务业和培育发展新型业态四项任务不仅名列前茅,而且每一项任务下都名列了多项相关产业,并指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很明显,这四项任务就是我省现代服务业体系“骨架”中急需贴膘长肉的重点部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融资难、融资贵,“金融贫血”是困扰我省实体经济和“三农”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一道必答题。
五年来,我省将金融业视为一业兴则百业兴的核心产业,努力为金融业大发展营造大环境、大气场。金融环境的改善引得“百凤来仪”:盛京银行、华夏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汇丰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纷纷进驻,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驱车行驶在长春生态大街,一户户新入驻金融企业的LOGO接连映入眼帘--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正在此崛起。五年来,以长春南部新城规划中心和净月生态大街为核心,我省大力引进和建设金融总部企业和项目。目前,该区域已成为长春金融企业和金融资本最为富集的“宝地”。
此外,为了破解“金融贫血”难题,“十二五”期间,全省7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总行或省分行层面设立了专门小企业部,小企业金融服务从业人员达5400人,开发小微企业金融产品500多个,努力接上了小企业的“地气”。而针对我省农村抵押物缺乏的现实,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一批金融产品更是先后破茧而出,从而使得普惠金融的阳光前所未有地洒向吉林的每个角落。
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我省“五大优势”之一,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是我省旅游业致力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突出发展吉林特色服务业的首道命题。
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全力打造旅游业升级版。
五年来,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上市,成为继黄山、丽江和峨眉山、张家界等景区旅游上市公司之后旅游板块的新成员;在“中国旅游风云榜”10个项目的评选中,我省6项榜上有名,吉林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省对俄、对朝边境旅游实现了异地办证,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边境旅游异地办证的省份;全省11个口岸中,有10个开发了赴朝自驾游、骑行游、东北亚环游等旅游合作项目,国际旅游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
除此之外,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态中也都有亮点频现。数据显示,2015年,养老健康服务业中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32张,同比增长8.9%;全省电商交易总额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40%;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实现7844.26万美元,同比增长18.8%……这些重点行业中呈现的诸多亮点,使得我省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骨架”日益丰盈、立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