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悠悠 有蟹来居——从“稻田养蟹”生产实践看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研究稻田的特殊生态环境,以及生物间互利共生原理……仅仅3年,吉林省农民依托稻蟹种养技术,提升稻米品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让更多美味、安全的稻米、螃蟹走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3年来,全省推广稻田养鱼(蟹)面积增至45万亩,面积扩大近4倍。收获优质鱼蟹、稻谷,每亩综合增效1000余元;通过提升米质及“三品”认证,项目区稻谷价格得到提升,间接增效已达7亿元。
稻米踏上蟹跳板 安全进入百姓家
稻蟹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近一段时间,长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时刻关注正进入蟹田米销售旺季的职业经理人,进入越冬关键期的扣蟹养殖大户,以及开展稻蟹综合种养扩大规模而处在施工中的投资主体。同时,推广站的服务对象也正积极向这些人靠拢,为的是让土地上产出倍增效益,靠技术致富。
“让投资人挣到钱,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张军起初成立服务公司就是想改良家乡九台的土壤,如今通过与种水稻大户合作,培育稻米品牌。原本大米销售价每斤2.5元,她帮着卖到3元。张军的目标是在蟹田米基础上做酵素大米,菜叶菜根稻草用酵素处理后还田,改良土壤,让稻米更加安全,这是有益于后代的事。
据长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郭万卿介绍,他们在德惠示范区开展的土壤监测数据表明,连续开展稻田养蟹的稻田土质明显转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79毫克,氮磷钾含量成倍增加。2016年又在德惠市菜园子示范基地进行30个药残指标检测。采集经营户赵长青的基地土样本,检测对比上一年,检测土壤有机质提高30%。2017年他们又在九台选取7个土样,再次证明稻蟹种养有益土壤改良。赵长青说,种地少用药,虽然产量会有影响,但减产不减收入,还能增收。通过3年的数据采集,让他看到新种植模式的益处。
精彩对接 做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
稻蟹综合种养是一项传统技术。通过大户带动,实现了推广人员与大户对接,技术由大户示范,大户靠技术提质增效的目标。
蟹卖一季,稻卖一年。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街道新开村书记朱有权刚接手蟹田稻推广项目,第一感觉是兴奋,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发动工作。他向有养鱼池的种养户推广此项目,让稻蟹种养成了村里发家致富的“风向标”。目前通过3个示范点,全村都带动了起来。2017年稻蟹种养面积达到1500亩,其中300亩有了扣蟹越冬基地。
“从单一稻米销售,到销售水产品,营造绿色景色,开发休闲产品。”2017年,刘志军蟹稻田每公顷投入近5000元,1亩地收入约5000元,高投入带来高产出,让他的积极性很高。他的基地还装上了物联网溯源系统,农产品溯源后,费用不大,24小时监控,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
2017年秋天,刘志军蟹田出产的母蟹市场售价每斤50元,来基地的消费者,螃蟹随便吃,很多人慕名而来。这让他萌生出发展乡村旅游、看荷花品稻田蟹的想法,想与邻近的饭店合作。
赵亚海在九台龙嘉街道和平村有水稻800亩,稻田养蟹450亩,如今已是这片儿的“养蟹元老”。大忙时节见到他,头发全是灰,手上全是泥。赵亚海说:“养蟹挺好,2017年各地出台政策,鼓励稻蟹综合种养,一靠政策支持,二靠自己努力,搞综合种养,管理必须跟上……”
精彩对接,做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如今,保健米成为新农民倡导的新风尚。“吃来自蟹田地的大米,不会马上就有保健功效,但每年多花上1000元吃放心米,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事。”赵亚海自信地说。
稻蟹综合种养 为绿色生产探索一条新路
绿色生产,生态农业,大势所趋,激励更多种养户重视稻渔综合种养工程。
2015年,长春市在德惠大青咀、莲花泡开展稻蟹综合种养,大多数米质得到提高。此时,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变得迫切。如何让群众吃上绿色有机食品,就要在稻田里找出路。
王新宇是德惠市四中一名物理老师,自己原有30多亩地。2016年春天,他看到有些农民盲目施肥,就想通过绿色种植引导农业进行健康生产,于是就选择1公顷多地进行稻田蟹试验。当年米蟹卖光,没用蹲市场,在当地全部脱销,最远卖到了新加坡。2017年,承包地达到430亩,稻田蟹面积扩大到8公顷,当年卖了9000余只螃蟹,每斤40元。
“原来没想到当地对螃蟹有这么大消费量,2017年8月15日销售到10月1日,仅德惠市螃蟹销量达100万只。”王新宇细心地做出了估算。
稻田养蟹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绿色品质有目共睹。在九台稻蟹种植示范户李明武的水田地里,为了保证螃蟹生存安全,稻与草随意长。在稻蟹综合种养地块,用的杀虫剂都是生态制剂。烀熟的黄豆埋土里,在防水冲的同时,既肥田又为螃蟹提供食物。
做大米生意的赵亚海,如今特别强调加工时要磨得粗一些,而且不要把米糠风得太净,因为他很多的南方客户用淘米水洗脸、美容。赵亚海为了不让蟹吃稻苗,他特别选用涩秆稻种,让蟹吃草不吃苗。要做到这一点,既靠观察更靠技术,特别是蟹苗在稻苗长多高时投放都很有学问……
发展稻渔种养增收,全省各地正在探索前行。朝阳产业,方兴未艾。吉林省发展稻渔种养增收工程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正形成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平衡供需,“稻+蟹”已完美开篇,随着工程逐步推进,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