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食药监管执法"最后一公里 "筑牢民生安全网

12.01.2015  00:45

原题: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我省食药监管改革纪实

记者 万玮 杨晓艳

以往闲人免进的后厨,现在通过透明玻璃或电子显示屏就能把厨房的实时操作情况看得一清二楚,‘阳光厨房’真是点亮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食客们纷纷点赞的背后,是我省2014年以来全力推进的“阳光厨房”建设。

最近,经历了梅花鹿产业起起落落的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风采兴奋地说:“国家食药总局允许养殖梅花鹿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这意味着家养梅花鹿产业大发展的春天来了!

食品药品安全与否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重视和解决百姓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食药问题,我省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两组场景就是我省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创新之路的最好注脚。

正因有着这份责任,这一年,我省以问题为导向,打出了漂亮的改革创新牌:从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到加大基层建设和技术支撑力度,从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到二十条服务发展措施……一项项措施,犹如春花竞放,写满民生情怀。

监管创新: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近日,孙女士在白山市江源区一家超市内选定所需商品后,在结账处打出一张购物小票,发现小票不但印着吉林省食药监局标识和举报电话,还多了一个“二维码”,拿出手机对着二维码扫描后,商品的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信息便瞬间呈现。

这里的商品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追溯,让我消费放心多了。”孙女士笑着说。她的放心,归功于我省推出的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之一——食品药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安全的食品药品首先是生产出来的,单靠政府部门监管远远不够,必须探索多层次、多手段的治理路径。为此,我省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在大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园区)建设,实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阳光厨房”建设,落实食品安全总监制度,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不少顾客都是冲着我们的‘阳光厨房’来的。虽然安装视频监控投入点资金,但换来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这钱花得值!”长春红旗街美食城内一火锅店总经理张伟东说。

如今,“阳光厨房”工程的大力推进,带动了省内众多餐饮企业“自我加压”,全面升级软硬件。目前,已有600多家餐饮企业完成了改造,500余户餐饮服务单位正在积极加快建设。

在事关民生的难事面前,我省着力构建“体制健全、标准完善、产地准出、销地准入、质量可追溯、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食品药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敢担当,勇作为。

继省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全省积极推进县市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整合、机构设置,35个县(市)已确定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职能整合、人员编制划转等实质性改革正在紧张进行之中,全力打通食药监管执法“最后一公里”。

依托科技力量和技术手段弥补监管力量不足,也已成为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的重要课题。为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合作,借力中检院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为我省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还探索建立飞行检查、盲样检测和综合考评制度,一次次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听汇报的飞行检查,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2014年,对药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43次,收回19户企业药品GMP证书。省药品检验所所长徐飞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从中药材开始实施盲样检测制度,并将逐步推广到中成药、化药等药品的检测,我省在同行业中率先实施食品药品盲样检测制度,通过抽检分离这种方式,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公正性。

整治创新:“枪杆子”与“笔杆子”并用

惩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织就食药安全守护大网,离不开“专项整治”这一重要法宝。

过去,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食品送货车五花八门,现在农村的食品送货车都逐一备案登记,统一发证、喷涂标识,还配备安装可追溯系统和终端设备,真是既放心又方便。”敦化市永发食品批发部经理王友脸上溢满了幸福。

在这个冬天,更多像王友一样的老百姓发现了我省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行动带来的变化:一些不规范的流动餐饮服务大棚车少了,违法的典型案例曝光的多了,乡镇、农贸市场的“食品药品科普小屋”宣传的食品药品安全常识更实用了……

对于执法部门而言,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是一场“攻坚战”。我省抓住关键,面对顽疾谋求突围,坚持“枪杆子”与“笔杆子”并用,“攻坚战”与“持久战”结合,着力在案件查办和社会共治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与省公安厅联合签署《关于建立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联动机制的框架协议》,着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联动执法,通过开展“亮剑”等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捣毁了数十个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黑窝点”、“黑作坊”。

不止于此,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三大”专项行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药品保健食品“六打两建”、医疗器械“五整治”等12个专项整治雷厉风行,席卷全省。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27147人次,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各类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及学校周边餐饮单位404554户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429份。

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借助新闻媒体“笔杆子”的力量,通过发布企业“黑名单”、曝光典型案例、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实施全方位监督,逐步形成市场淘汰机制;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作用日益凸显,有奖举报制度进一步落实;由众多人员组成的乡镇协管员、村屯信息员队伍、80多人组成的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鲜血液,实现了共治主体的多元化。

从一系列凌厉的重拳出击到坚韧的深层次突破,全省持续维护了食品药品安全的平稳向好态势。

服务创新:寓服务于监管之中

吉林省是“梅花鹿资源大省”,占据全国梅花鹿养殖半壁江山。

然而,长期以来,受梅花鹿产品只能作为药用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的这一规定,原本应该成为我省金字招牌的梅花鹿产业却远远没有带来相应的效益。

家养梅花鹿解禁、松绑已成为当务之急。

家养梅花鹿产品进入国家保健食品原料的政策法规限制必须突破!”这已成为省食药监局抓民生、强服务的重要课题。为此,省食药监局密集调研,连续采取动作。很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允许养殖梅花鹿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为梅花鹿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管的管该放的放,与效率一起提升的,还有服务意识。为扭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省食药监局制定出台《创新监管方式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若干规定》20条,倾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助推企业转型发展。主要领导多次赴国家总局协调,促进通化东宝等32户次药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为企业节省资金1.47亿元。将粮食加工品等4大类食品生产许可权下放到市(州)局,简政放权,方便企业。组织召开了全省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座谈会,为企业搭建药品及保健食品品种转让交流平台,展示拟转让文号362个,办理转让224个,为企业节约GMP认证改造资金2亿元。

快!真是快!”谈起申办改包装标签,某制药企业技术主管任艳这样形容她的感受。削自己的权,去部门的利,简政放权,给群众和企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全年共办理行政审批10160件,提前办结效率达到77.61%,省食药监局行政审批窗口连续4个季度被省政务大厅评为优秀窗口。

食药安全监管的新思维,彰显出我省监管部门的勇气、责任与担当。一场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的赶考,我省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