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 扶助 温暖
——“十二五”期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综述
阳阳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3岁时奶奶发觉孩子异常,到医院一查被诊断为孤独症。当时孩子爸爸不承认孩子有问题,是奶奶坚持带孩子找到了市残联。市残联了解了阳阳家的困难后,为他申请了“七彩梦”孤独症儿童康复项目,并介绍阳阳到明智之家进行康复训练。刚到明智之家时,阳阳从不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不能独立进食、穿脱衣服、如厕,奶奶一离开就哭闹不止。一周后,阳阳可以在奶奶的陪伴下安静地上课了;一个月后,阳阳可以脱离奶奶独自到班级上课了,不仅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还可以配合老师的课程;半年后,阳阳的奶奶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她在信中写道:“来到明智之家后,阳阳每天都在成长,能按时睡觉、起床,知道8点上学,知道周六周日才休息,知道告诉我班级的趣事,懂得感恩和分享。是国家的康复项目、是残联、是明智之家,把一个有障碍的孩子,领上了一条融入正常群体的道路。是你们,解读了星星的心语。”
近5年来,像阳阳这样在市残联的帮助下逐渐康复的残疾人数不胜数。
“十二五”期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围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以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基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加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开创了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新局面。
5年来,市残联重点实施了互助关爱助残工程、重症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中国彩票公益金康复救助项目等康复项目,积极争取了中国残联—CBM社区康复合作项目、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等培训项目,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康复理念和技术,培训了大量的康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康复协调员和残疾儿童家长。
5年来,市残联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做到了康复协调员持证上岗。2012年,我市开始进行社区康复站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已有社区康复站200多个,全部配备了康复器材,有康复协调员管理,有康复员指导,能够常态化开展工作。
5年来,市残联逐步在全市建成残疾人康复站网络,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解决了服务残疾人康复需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5年来,市残联加大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推进力度,使该项工作得到不断提升。
晓冶是个只有3岁半的男童,当年出生时是早产,生下来就进了保温箱。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觉得这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因为家里生活困难也没及时就医,等孩子一岁多了才去就诊。这一查才知道,孩子是脑瘫。不治,孩子肯定是完了;治,家里根本就承担不起——正在晓冶父母感到绝望时,市残联为他们争取到了省脑瘫贫困儿童救助项目。入院后,专家为晓冶制定了专属治疗方案,不但不收床费,还免费提供了做饭的地方和洗衣机。通过PT、OT、手功能训练、ST、痉挛肌治疗仪、语言—吞咽治疗仪、经颅磁治疗仪、悬吊、蜡疗等一系列治疗,晓冶从入院时的竖头不稳,到现在的能扶站、扶走,语言上能与人正常交流,会自己吃饭、喝水,知道大小便。晓冶的父母逢人就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残联、没有医院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
在过去的5年里,我市共为像阳阳、晓冶这样的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32万人次,使91%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具体包括:创建了国家级白内障无障碍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2140例,人工晶体植入率平均超过了95%;为2840名贫困低视力患者免费配发助视器,对35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对250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培训聋儿家长1100人,73名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手术;为55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对2800名肢体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训练,通过机构康复训练430名肢体残疾儿童;对200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家长285人次,对8005名精神病患者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有12625人次的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接受医疗救助;成立了3个孤独症儿童和两个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有1110多名儿童接受了康复训练;进一步健全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网络,组织供应各类辅助器具20802件,其中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4300余件,为贫困缺肢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大腿假肢256例、小腿假肢256例;利用“爱眼日”“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活动日开展疾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接受宣传人数达30万余人次。 (江城日报记者/董雪扬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