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青年医生 女生为战胜恐惧每天看惊悚片

19.12.2014  13:37

青年医生》的热播,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医学工作者

呕吐、大哭、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在医学院,一群“90后”女生最终跨过恐惧这一关

面对解剖室冰冷的尸体表现出从容与尊重

城市晚报讯 近日,随着电视剧《青年医生》的热播,一群坚守梦想、满腔热情的年轻人,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急诊室里,他们的友情、爱情,以及对医学问题的思考与执着,充分释放了当代年轻医学工作者对青春与梦想的追求。在长春,也有这样一群年轻、阳光的医学院女生们,这群“90后”女生们,闯过恐惧、呕吐、做噩梦的人生第一关,在解剖课上尊重每一具冰冷的尸体,她们说:“拿起手术刀,因为我们热爱生命。

记者体验

解剖尸体 她们早已司空见惯

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仲景楼,来自研究生学院2014级专业学位三班的学生们开始了本周的第二次解剖课。下午1点30分,在班长孙琳丰的带领下,记者踉踉跄跄地走向解剖室。看似普通的走廊,却不知为何总让人感到一阵凉意。解剖室门口处竖立着人体骨骼的标本,记者小心翼翼地向右瞄了一眼,差点喊了出来,墙角处一排装有福尔马林的透明容器里,装着各种人体器官标本,人脑、胃脏、大腿肌肉……

当实验室天棚上圆形的雪白大灯直射在解剖台上时,同学们熟练地摇动着解剖台,缓缓升上来的尸体赤裸着身体。大师兄段长伟用手术专用的小镊子轻轻一拉,掀起前胸的皮,心脏一下露了出来,学生们都围在周边,将目光凝聚在那具尸体上……

孙琳丰告诉记者,他们班57名学生中,37名都是女生,对于解剖课,他们早已司空见惯,不觉得有啥害怕的。

面对恐惧

呕吐 大哭 做噩梦 不敢吃肉

面对冰冷的尸体,你们难道就不害怕吗?”看到记者的畏惧,一位长相可爱的女学生忙风趣地说,“起初啊,我们和你一样,不是不怕,是怕得要死。

说话的这位女学生是来自吉林市的苏琪,研一的学习在她看来,恐惧已经是过去时了,“面对一具死尸,恐惧、害怕,那种畏惧是常人不能想象的。”苏琪说,第一堂解剖课下来,回到宿舍后,几个女同学都和她一样,害怕得睡不着觉,只要一闭上眼睛,总觉得有一个人的脑袋从床底下爬出来,那一夜,她们一直聊到半夜,直到困得不行了,才不知不觉地睡去。

太震撼了。”赵洁第一次接触尸体解剖是通过视频,胆小的她虽说没有看到实体,但还是被吓哭了。后来在第一次解剖课上,看着眼前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尸体,她一直作呕,好几个女生都吐了。“像脑浆,你知道的。”赵洁说,后来班上很多女生都不敢吃肉,想到解剖课上的场面,饭都吃不下。

克服恐惧

每天至少看一部恐怖、惊悚片

作为医学院的女生们,恐惧在所难免,可既然选择了这一专业,怎么都要过这个坎,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她们的办法还真不少。

解剖课后,女生们换下白大褂,“自己说服自己”是她们克服恐惧的第一种方法。在郭双和曲潇丽的宿舍里,这群“90后”锻炼胆量的方式有些特别,“看恐怖片、惊悚片,每天至少一部,要求不吓人的不看。”以前胆小内向的郭双,每天晚上和室友们更换一部新的恐怖片来提升勇气,时间长了,这种方式还真挺管用,当初怕得要死的解剖课现在一点恐惧感都没有了,她们甚至会主动搬运刚刚运送来的尸体,以此锻炼胆量。

男生眼中

医学院的女生最累 她们为此牺牲许多

在该校研究生2014级专业学位三班,37名女生让班里的男生刮目相看。李阳清楚地记得,新生开学后的第一次解剖课,许多没有接触过尸体的女生们不敢进教室,当时总会有女生躲在他身后,拽着他的衣角。

医学院的女生更细腻,为了医学工作,她们牺牲了很多。”段长伟说,经过磨练的医学院女生让男生佩服,她们最累,把许多玩、逛街、吃小吃的时间都放在了去图书馆看书上,甚至双休日的早上6点,医学院的女生们已在图书馆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解剖课、实习期间等很多时间,女生们不能佩戴首饰、化妆等,学习、生活、娱乐的话题也永远离不开医学,累的时候,同学们相互推拿。孙琳丰告诉记者,医学院的女生们一心学到本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病人服务,是所有医学工作者的心愿。

为了梦想

现在不断提升自己 今后治病救人

医学院的学生学习时间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长,为了实现成为医生的梦想,至少要苦读5年本科和3年研究生才有机会临床为患者诊病。女同学们还风趣地算了算,“照这样学下去,找对象都成问题啊。”的确,她们不但要背诵大量的中医经典理论,参加解剖、生理、生化等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还要在实验室做繁琐的科研实验,在医院进行20多个月的临床实习。

一直以来,学校培养出了“最美女研究生”殷楠、“小神医”付琨等多名优秀研究生;多次在国家的课外学术和社会实践大赛中获奖,曾获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等奖,“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全国微公益大赛先进团队,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荣誉。

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医学院学生们,每一次的解剖课,同学们都会用默哀、鞠躬的方式,向遗体捐献者致敬,这些“不会说话的老师”教会他们尊重生命,他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尊重,向世人讲述治病救人的职责和生命的意义。(记者 李娜/报道 赵毅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