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场主接力现代农业

11.05.2015  10:02

        在广袤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田园梦”,安心耕作做“农夫”,逐渐成为不少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五四青年节”当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注册家庭农场、投身农业生产一线的青年朋友,感受到他们在国家惠农政策下干劲儿十足,利用自己的才智与勤奋挥洒汗水,全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扎根农业

        新青年变成“老把式

        5月4日一早,28岁的赵县小伙子赵韩跟往常一样,只身来到地里转悠,看到春季栽下的果树苗长势喜人,他脸上的表情也轻松起来。

        今年3月份,赵韩在马谷庄村周边流转到50亩土地,注册成立“优禾”家庭农场,专业从事富硒果蔬的种植。别看年纪不大,但他已经算得上是个农业“老把式”了。

        原来,赵韩在去年就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协调,成功对赵庄、马谷庄、彭家庄等5个乡村的14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再与种子公司合作,种植起千余亩小麦,通过精心管理,当年夏天就迎来丰收,亩产超过1000多斤,这也让赵韩投身农业的信心更坚定了。

        赵韩眼里的农业,跟其他人并不一样。“别看就是种地,想种好并不容易。”聊起一年来种地的心得经验,赵韩变得健谈起来,他表示,农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投资大、周期长,一时半会儿见不到啥效益;但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前提下,如果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是个值得年轻人“踏实去干”的行业。

        已经从事规模化种植,为何还要发展一个家庭农场?赵韩说,上马啥农业项目,都要根据发展实际需求来布局。农业开发公司主要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包装的工序;家庭农场会扩大成原材料生产基地,逐渐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条。赵韩说,有了这种优势,别人树上的果子、地里的玉米还在论斤卖,自己将来却要卖出品牌价。

        29岁的鹿泉区宏兴家庭农场主王立展,玉米、小麦管理技术过硬,是附近有名的“粮王”;藁城区绿之宝家庭农场主刘和宾从一个门外汉,变成承包千亩土地的种粮能手……近两年,除了赵韩,我市还涌现出不少经营家庭农场、深耕现代农业的有为青年。

        突破瓶颈

        青年农场主盼“政策东风

        对于许多青年农场主来说,发展家庭农场并非一帆风顺,不少人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了资金、配套设施等瓶颈。

        藁城区的孟园园从2014年开始经营家庭农场,流转到450亩土地种植玉米、小麦,虽然利润比较小,但是不愁销路,收益还算稳定。他对记者说,传统作物种植必须扩大规模种植才能收获更多效益,但流转土地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自己没有渠道筹措钱,只能守住当前的种植规模。

        绿之宝家庭农场的刘和宾表示,每年最大的挑战在于土地租金和给付方式。“当时签合同时,就跟农民约定,每年按照800斤麦子的时价兑付地租。一次性集中发放100多万元的租金,成本压力太大。

        此外,他还发愁农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特别是集中收获的农作物如何晾晒,一直没有处理好。“去年玉米收获后,没有足够的晾晒场地,也没有烘干设备,结果不少玉米发霉坏掉了,让人心疼。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资金筹集难、配套设施等问题,青年农场主群体更迫切想得到政策扶持,特别是提供专业培训,掌握先进的农场经营理念。

        系统培养

        青年农民“精英式培育

        发展现代农业,家庭农场是最基础的主体单元。因此,有文化、懂技能、会管理的家庭农场主,成为一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力量。那些有志于从事农场主职业的年轻人,如何进行科学培养、管理,担当起现代农业建设这一重任?

        除了为青年农场主提供资金贷款、支持建设配套设施等举措,从去年起,我国启动一项“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旨在吸引和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兴业。如今这项计划已在我市落地实施,记者从市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我市计划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其中专门拿出500个指标来培育青年农场主精英。

        市农广校校长彭晓明表示,发展壮大青年农场主队伍,是我市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方向。我市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归乡创业,发挥学历优势,特别是文化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素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彭晓明透露,青年农场主的培育即将在5月底展开,主要接收45周岁以下的家庭农场经营者、返乡创业大学生等,配套安排科学种养、农村电商、成本管理、法律知识等课程,力争通过积极带动,打造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青年农场主队伍,到明年,培育成100家示范性强的精品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