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博会”让“白雪”加速变“白银”
本报记者 宋 莉
“雪博会”上,我省各城市使出浑身解数,倾力展示独具魅力的地方冰雪旅游资源。
9日,首届中国·吉林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雪博会”)在长春农博园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冰雪联盟省市的客商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冬天里的约会。
随着“雪博会”一同热起来的,还有吉林冰雪旅游产业。
“旅游+”引领产业发展
作为首届“雪博会”主体活动的冰雪产品展,实现了对冰雪旅游产品、冰雪体育产品、冰雪户外装备及除雪造雪设备等冰雪相关行业的全覆盖,不仅让人饱览吉林旅游亮点,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也清晰显现。尤其是“旅游+”概念的引入,助推吉林冰雪产业提档升级。
在农博园1号展馆长春旅游产业主题馆,长影集团打造的城市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电影游,带给参观者别具一格的体验。电影《杜十娘》中的百宝箱,电影《创业》的美术原稿、电影镜头剧本《英雄儿女》、电影完成剧本《五朵金花》等珍贵资料亮相展会,让游客领略一场穿越时空的电影之旅。
长影世纪城则将二期重点项目“华夏翱翔”的沙盘模型带到现场,让观众们近距离体验现代科技与中华文明的完美结合。“如今,国内主题游方兴未艾,长影的电影游必将为冰雪旅游产业增光添彩,助推我省冰雪关联产业融合发展。”长影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延边原生态戏冬游乐景区总经理邹奇深深体会到“旅游+体育”给景区发展带来的益处。“每到冬季,深达半米甚至一米的皑皑白雪,让景区充满魅力,但仅是观雪,产品结构过于单一。近年来,我们将‘旅游+体育’作为主打,定期举办雪地摩托等体育赛事,吸引了很多游客尤其是南方游客。”邹奇认为,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用体育产品丰富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完全可以弥补短板,增强吉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川渝风情的“巴蜀映巷”、东北风情的“关东情”等餐饮企业,则将“旅游+餐饮”文章做大做优,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带动整个地域旅游业态的升级与产业链的延长。
“国际范儿”凸显
展会上,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挪威、芬兰、奥地利、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参展单位,为“雪博会”增加了国际元素,让吉林旅游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我曾来过长春,这里的雪景和雕塑美不胜收,这里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赛更是受到了全世界罗佩特‘发烧友’们的瞩目与青睐。”“世界罗佩特”运动组织主席尤哈·维利玛热情地说,“2017‘世界罗佩特’年会就在长春举办,这能更好地推广与普及长春市和吉林省冰雪体育运动。”
吉林的美食给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旅游参赞阿兹莎·阿琪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1号馆的“巴蜀映巷”展位,四川麻辣涮串等特色小吃让她赞不绝口。她告诉记者,马来西亚人看惯了椰林和大海,非常向往冰雪世界。她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马来西亚人来吉林感受冰雪魅力。
迎接黄金发展机遇
参展商专门从长白山运来温泉水,现场为观众展示温泉水煮鸡蛋;农家火炕被“搬进”展馆,剪纸艺术家坐在炕上剪出一幅幅精美作品;沙画艺术让原本枯燥的产品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在“雪博会”这个大舞台,参展商们毫不懈怠,比创意、比个性,目的就是要保持品牌在行业内部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竞争力。
正如一位参展商所说:“冰雪产业是吉林省具备国内领先发展、国际竞争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好、消费拉动能力大、综合带动性强。我们参展就是看重吉林省冰雪产业的发展潜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雪博会”的确具有带动财富的神奇力量。展会上,不少参展商收获颇丰。例如,可以把滑雪搬进室内的“板帮旱雪”项目仅开展一个多小时就收获了两个意向订单。参展商王宝国兴奋地告诉记者,展会一开幕,他带来的200多个小型样本就被抢光了,产品如此受欢迎,让他对开拓市场充满信心。
正是这种影响力,使“雪博会”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反过来看,各参展商对展会的重视,又是冰雪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趋势的真实写照。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按照规划,10年内,中国直接参加冰雪运动人数将超过5000万,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如此巨大的蛋糕,势必吸引更多企业投身到东北的“白色经济”中。可以预见,冰雪产业势必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