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卖隐私的世界,你我都只是苹果们的产品而已
日前,苹果公司对外宣布,公司赢得了一项“根据收入情况推送广告”的专利,该专利旨在“分析、评估用户购买广告商品或服务的可能性;继而,提供给用户与其收入情况相匹配的广告”。这服务听起来好像很优,但是……
苹果出尔反尔了!曾经那个抨击谷歌及Facebook通过出卖用户数据盈利的苹果;曾经在电子隐私信息中心(EPIC)上信誓旦旦,“许多世界上最重要、最成功的公司的商业模式构筑在出卖用户隐私上。他们贪婪地收集你的隐私然后卖钱。我们不认同这样的做法。苹果也绝不是这样的公司”的苹果;曾经让大家天真地相信了它是隐私卫道士的苹果,终于还是用行动告诉了所有的果粉,“其实,你就是我的产品”。
大数据时代,隐私何在?
7月27日,库克用言语告诉果粉“你不是产品”;今年,苹果用行动告诉大家“你就是产品”,难免让人感觉心拔凉拔凉的。但是,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智能手机,我们也是醉了。头上悬着几把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戳中自己。耳畔响起周华健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暴风雨之下,我们的彩虹在哪里?大数据时代,我们的隐私又能安放在哪里?
无时无刻不被暴露在大数据时代的天罗地网之下的我们,被手机、智能穿戴等设备的定位系统跟踪着;上网浏览、搜索的记录,甚至上医院看病、逛街Shopping的行为,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了大数据系统的一部分。搜集归搜集,可这些被搜集的我们的数据信息,还不能落得个善终,这又算哪门子的事呢?
在过去的2014年,安全公司Gemalto的报告显示:发生了超过1500起数据泄漏事件,导致将近10亿数据被曝光。其中54%的数据泄漏事件涉及到用户隐私和金融方面的信息,相比较前年报告中23%呈现明显增长,从总体上而言数据泄漏事件相比较2013年增长了49%,泄漏的数据记录要比2013年同期多78%。
噩梦一般。2014年,在铁路春运售票第一天,早上宕机1小时,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爆发用户账号串号的问题,大量的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遭泄露。同样也在去年,支付宝数据信息泄露。超过20G的用户信息,被支付宝员工在后台下载并有偿出售给电商公司、数据公司。其中,一条价值较高的用户信息甚至可以被卖至数十元。
更有甚者。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前的一个月,网上出现了兜售130万考研用户信息的叫卖。毫无疑问,考研报名的数据库被“脱裤”了。据了解,所销售的数据不仅包括考研者姓名、性别,还有手机号码、座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地址、邮编、学校、报考的专业等敏感信息。如此庞大的私人信息数据,卖家的打包价是1万5000元。而且,这个价格的卖家已经是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甚至更多。
到底是谁滋生了这个倒卖的市场,谁又是这个交易的既得利益者呢?其实当下,针对此类信息贩卖产业,都已经有公司运营制的“幕后黑手”了。他们从互联网上购买个人或单位信息,然后转卖给他人获利;他们从各种渠道购买公民户籍、住房、车辆等个人信息,以此为依据向他人提供婚恋、追债、手机定位等服务项目,继而从中获利;当然还有通过购买信息来推销产品的。这从2015年考研学生接到的卖考题、卖答案、办培训班的来电中,就已经昭然若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