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放假历史由来已久

09.12.2014  13:06

原标题:除夕放假历史由来已久

  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受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正在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调查的焦点只有一个——除夕是否放假。因此,问卷提问:目前,我国春节法定节假日共放假3天,通过调休形成7天长假。您希望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是除夕(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放假,还是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相关的三个备选项是:1、除夕至正月初二;2、正月初一至初三;3、无所谓。到笔者看到这则消息时,支持除夕放假的人居多,约占受调查者的70%。

  除夕,大年三十,我觉得应该放假,成为公共假期。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传统节日很多,最重要的正是除夕。前些年河南大学有教授弄了个颇为悲壮的《保卫春节宣言》,南京大学有教授质问春节为何还不申遗,二者发力的方向错了,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其实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百把年历史而已;而围绕除夕的种种习俗,比如守岁,晋朝人留下的书里就有记载了,“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至于放假,那更是一定的。比如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元日,即大年初一,从前的三天假期,一般以正日子为中心,前后再各一天。“宜准元日节”,摆明是寒食、清明假期参照办理。并且,从前除夕放假还不光是人的专利,如笔、印等物业都要“放假”,所谓“封笔”、“封印”。

  举清朝人笔记《养吉斋丛录》为例。卷十四云:“除夕封笔之制,始于康熙间。亦手名香致敬。”隆重得很。卷二十一云:“岁暮封印。”笔及印都封起来了,一旦要用该怎么办?有变通。乾隆间戡定金川,“除夕申刻接军营奏报,有办理粮运事”,申刻相当于下午3时正至5时正,而其时“已封笔矣”。军情大事如因“封笔”而束手,就是作茧自缚了。乾隆“即口授近臣,缮纸颁发,仅不御丹毫而已”,只是皇帝不动笔或者不动朱笔。封印呢?那可不是口授就能解决问题的,不要说古代,今天的印信也往往还预示着权威。当然也有办法。乾隆五年(1740年),浙江按察使完颜伟“请于封印时,备空白文移,钤印后存之内衙,遇事填用”。就是说,先把印盖出一些空白公文纸上,以备不时之需,这倒跟前些年还存在的单位介绍信差不多。用剩下的钤了印的空白公文纸,则在“开印时销毁”。先盖印,后填内容,很容易让不法之徒钻空子,这是另话。

  除夕放假,甚至连神也不例外,比如灶王爷。传说灶王爷本来是在天庭上给玉皇大帝掌勺的“御厨”,因为偷吃了本该玉皇吃的东西,被罚落人间,所以整天就待在灶台上,看人家做好吃的,吧唧嘴。但玉皇并没有把事做绝,每天腊月二十三直到除夕,允许他回去探亲,逻辑上推断,上面应该还有个灶王奶奶吧。

  除夕在今天该不该放假,其实是一目了然的事情。那些主张不放假的,未必觉得除夕没啥,而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单位有“自由裁量权”,事实上放假;如果国家明确为除夕放假,就等于只放到初二,亏了一天。这笔账自然算得精明,然而倘若默认此既成事实的话,就不知置法规的严肃性于何处了。所以我想,作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假期不必拘泥于一定3天,不妨增加一天。放假天数的增多,也可以突出其“之最”的地位。当然,法定假期的增加、增加多少,方方面面有相当大的实施难度,我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但退一步说,如果假期总量一定不能增加,那就不妨从别的假期那里拎过来一天,虽然这样做与朝三暮四殊途同归。

  中国人民大学的此次调查,据说是第一次针对春节放假进行的公开调查。无论最后结果怎样,让大家畅所欲言,较之以前的“斩钉截铁”,我说怎么放就怎么放,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