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农业部门发布粮食作物促早熟防早霜技术指导意见

05.09.2015  16:18

  目前,我县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正值形成产量关键时期,据省气象部门预测,全省近期有冷空气活动,气温下降。加之,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初霜冻提前危害的风险很大。为有效减轻低温、早霜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确保农作物安全成熟,我县要求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切实把促早熟防早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宣传、指导工作,引导农民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做到秋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

  ——因地制宜防止倒伏。目前,距农作物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其生育后期可能遭遇的风灾等造成作物倒伏的自然灾害,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产量损失。玉米:根据其倒伏程度,分类管理。一是对于倒伏较轻(茎与地面夹角大于45°)的玉米,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二是对于倒伏严重,特别是匍匐的玉米,应及时进行人工扶直,即将相临两垄的3-4株玉米捆绑在一起,捆绑松紧度要适宜,并在根部培土踩实,或用玉米秸秆绑成支架将玉米果穗支离地面;三是对于茎折断的玉米,要尽快把折断植株清除出田间以免腐烂影响正常植株生长。水稻:生育后期倒伏严重的将3~5穴绑在一起,扶起倒伏株,如果靠近根处折损,硬将其扶起反而会加重伤害,只需将稻穗抬起放到相邻稻株上即可。

  ——采取措施促进早熟。今年我县玉米播种期间遭遇干旱、倒春寒等不利天气,致使播期较常年偏晚5-7天。7月以来又遭遇持续干旱,玉米抽雄吐丝期总体较常年晚5天左右,水稻抽穗也较常年稍晚,齐穗期比每年晚5天左右,整体生育进程延后。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于贪青晚熟的农作物,积极采取促进作物安全成熟的综合措施,加快其生育进程。玉米生长后期可通过放秋垄、拔大草等措施,减少对水分的竞争;通过割空株、打底叶、站秆扒皮晾晒等方法,提高通风透光能力,减轻病害浸染,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灌浆。站秆扒皮适宜时间为中熟品种在玉米抽丝45-50天、中晚熟品种为50-55天开始站秆扒皮;水稻生育后期可适当喷施经农技推广部门多年试验、示范,促熟效果较好的含有“磷酸二氢钾”或“云苔素内酯”类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迅速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寒性,促进作物安全成熟;对部分贪青晚熟的水稻,突出搞好水层管理,保持田间湿润,减缓降温速度。

  ——多措并举防范早霜。根据省气象台未来一周天气趋势显示,9月4日前后有冷空气活动,气温下降。应根据当地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准确预测早霜发生的区域和影响程度。对于可能发生的早霜等低温冷害,可采取熏烟防霜等技术措施,即抓住重点时段,在上风口放置谷壳、秸秆、杂草、锯末等,待零度以下冷空气到达前点燃熏蒸,或于田间向北面设置防风障等措施,提高局部环境的温度,减少低温霜冻危害。

  ——适时收获确保丰收。农作物提倡适时晚收。一旦发生低温冷害,要适时延迟收获,适当延长作物后熟生长时间,充分发挥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传送的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玉米生理成熟后7-10天为最佳收获期,最好待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时进行机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