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批中小学“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培训在吉林省教育学院顺利启动实施

07.09.2016  08:11

  2016年7月18-22日,吉林省第二批中小学“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培训在吉林省教育学院隆重拉开了帷幕。吉林省教育学院杨玉宝副院长、吉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苏佩衡处长、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刘华主任以及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全体教师和来自全省的52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刘华主任主持。   “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培训是我省打造的最高端的教师培训项目,以两年为一个培养周期,集教师培养、培训、研究于一体,旨在打造体现“长白山文化优势”,在吉林省具有标志性和旗帜性地位的学科领军人才。“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培训项目于2015年启动实施,去年我省选拔了第一批48名“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对象,今年我省选拔了第二批52名培养对象,共计100名。“长白山教学名师”的培养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即省内培训三段、省外培训两段。本次培训既是省内培训的开始,也是两年培养周期的启动,旨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开展研究,为后续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开班仪式上,省教育厅苏佩衡处长做了讲话,他首先对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围的52位“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表示祝贺,对承担本次“长白山教学名师”培训任务的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表示感谢。他指出“长白山教学名师”是我省在中小学里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长白山教学名师”应当具有广泛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具有卓越的工作业绩和教育成果,具有系统的理论思维和研究能力,具有独立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他希望名师们能够以此为目标,把握机遇,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增强理论素养,改革教学实践、提升研究成果,早日成为真正的“长白山教学名师”。   “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项目负责人刘华主任向学员进一步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定位和价值意义,以及为了促进学员发展搭建的多元化平台。一是学术资源平台;二是教研信息平台;三是成果展示平台。利用多元平台,帮助名师研究、提炼和推广学术研究成果,增强名师的学术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刘主任还向学员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他们具备四方面意识:一是角色意识,尽快实现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向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和从工作状态向学习状态的转变;二是研究意识,能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创新教学;三是团队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组建学组;四是成果意识,有意识地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教学理论,将教学观点提炼为教学主张,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本次培训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培训期间,省教育厅潘永兴副厅长专程来到培训班,为学员们详细讲解“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特色、教学名师的特质和成长路径。潘厅长指出作为教学名师应该具备六方面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力量、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精湛的研究水平、较强的引领能力、强烈的合作意识。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名师可利用以下六条成长路径:一是专业规划——设计自我发展道路;二是专业学习——修炼深厚教育功底,教学名师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练功”、读书和“阅人”三种方式;三是课堂实践——磨砺教学实践智慧;四是教育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五是总结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六是交流展示——在历练中快速成长。同时,他还向老师们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继续发挥带头、辐射作用。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省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第二,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学和研究应是“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的两大核心任务。教学是名师的安身立命之本,研究是名师提升教学的有效途径。第三、要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对名师的必然要求。希望老师们能够审时度势、放开眼界、抓住机遇,不断探索教育教学发展方向,适应并创新考试评价改革,引领学科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推动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增强其在全国的影响力与创造力。

 

 

作者: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