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区实现“高”与“新”的跨越

11.06.2017  07:21

  五年弹指间。如今,地处长春西南的长春高新区,产业茂盛、科企云集、繁华交织,俨然成为一片现代新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春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一边重塑禀赋、再造优势,一边攻坚克难、加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进驻。与此同时,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不断追求科技与创新的完美融合,让这片活力迸发、动能强劲的区域实现了“”与“”的跨越。

   活力之城:东北亚产业高地

  知名企业一个接一个落地;城市高端人群蜂捅而至;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高位增长;就在一年前,又承担起全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的建设任务,全力开启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东北新一轮振兴、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落实长吉图战略的重大使命……这就是五年来高歌猛进、砥砺奋进的长春高新区。

  近几年,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阶段。而长春高新区却在逆境中走出了一条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发展之路。

  “是科技创新点燃了腾飞火炬,是产业升级点亮了新城风采。”长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东北振兴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大做“”与“”两篇文章,在科技与创新中尝到了发展的甜头。如今,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医药、光电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里加快集聚。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了12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大数据企业占长春市的70%、吉林省的50%以上。循着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这里正日趋成为东北亚产业的高地。

   创新之城:科技创新排头兵

  在中俄科技园,8500平方米的LED显示和照明生产基地内,一块块播放着高清影像的超大LED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内40%市场份额的科英激光手术设备令人刮目相看;中俄稀土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中俄超硬材料工程中心等八大不同领域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孵化作用持续发酵……穿行于长春高新区各个产业园区,记者发现,这里处处散发着“创新之光”。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们的发展底气来自于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强力支撑。”长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成立以来,共获批国家级园区和基地31个,拥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40余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研发机构170余个。建成了中俄科技园、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园区,以及摆渡创新工场、原创驿站等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先后实施5批次“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累计引进海外归国人员1000多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目前拥有高端创新人才3万多人、两院院士21人。

   生态之城:诗意栖居首选之地

  城市发展的真谛就是让人民群众更幸福、让生活更加美好。长春高新区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各项民生服务事业取得“”的跃升。近年来,该区引进众多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学校、医院、健身、休闲、商业配套齐全,成为企业入驻、居民居住的首选之地。今年年初,该区制定了13大类、41项幸福高新行动计划,计划投资1.09亿元,完成13.6万平方米“暖房子”改造、农民回迁小区提升等工程,进一步增强辖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长春高新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投入上百亿元进行城市功能配套和环境提升,围绕山水城概念,建成一批精品公园、绿地和广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同时,注重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打造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区。

   未来之城:宜商宜业现代新城

  坐标决定胜负,起点决定高度。2016年2月3日,以长春高新区为主体的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成立,承担起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带动区域振兴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沐浴国家、省、市赋予长春新区发展的时代春风,长春高新区将以饱满的激情与担当,致力于打造传统产业升级、开发区职能转型的示范区,重点建设“一基地五园区”,积极发展工业研发、软件设计、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创意、金融、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生命健康等高端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长春西南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科技新城,为长春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