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01.04.2015  12: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长春市急部署、快行动、抢前抓早。

      3月12日,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先后走访了雪国舞茸(长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弗迪奈仕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长春老韩头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寻找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

      市长姜治莹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准确把握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增强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感,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3月24日,长春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分析长春市农业农村新形势,谋划安排今年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长春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内容,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抢抓新一轮振兴发展重大机遇的战略重点突出出来,重行务实,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产粮大市、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争当全省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在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前,长春市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把现代农业建设搞得更好、更快。

      三月的长春,处处充满生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号召,长春市率先行动起来,一次次实地调研踏查,一场场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别开生面的深化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幕再次拉开。

      率先落实多措施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长春高度重视,思路清晰。

      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作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抓好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方向,揭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对进一步提振信心、发挥优势,全力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市上下一定要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要明确发展路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优化区域布局,抓好榆树、农安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抓好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建设,抓好双阳、莲花山、净月、朝阳、绿园等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抓好八大类16个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黑土地保护措施,进一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力争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00亿斤阶段性水平;要突出改革创新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动力支撑,重点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林业改革等重点改革,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和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突出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全市上下

      共同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长春市市长姜治莹指出,争当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准确把握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增强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感,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科学务实的态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科学发展步伐。

      围绕消费导向、资源禀赋、粮食转化,加快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稳定粮食生产、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同时,必须投入更大的力气来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紧缺和优质特色产品生产。打响松花江大米、杂粮、梅花鹿等各种农产品品牌。长春农业今后的方向应该是绿色、特色和品牌。想办法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引导农民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在君子兰、食用菌、林果、花卉苗木、梅花鹿等特色产品上做文章。争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下大力气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村屯和乡镇,打造若干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形成规模效应,培育主导产品。突出强化粮食的过机转化、过腹转化,通过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鼓励、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以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引导、做好服务、提供帮助。积极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符合改革方向、农民群众欢迎,就要鼓励和支持。强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外部保障。政府改善农业家庭经营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农业合作社和经济组织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经济的事情干好。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关键是做到“”“”“”“”。“”,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尽快减下来。“”,就是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就是把土壤改良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推广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培肥地力,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就是把耕地、水资源等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坚决保住。

      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农业农村全面繁荣进步。长春的突出特点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工业、大农业,长春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主城区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主城区工业化的带动作用。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者有机地统筹起来、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突出抓好县域开发区、抓好县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稳定。

      真抓实干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

      2015年,长春农业将探索一条具有长春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突出3个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抓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精品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强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应用,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建设开放的农产品市场格局。

      努力提高单产,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广保护性耕作240万亩,推广水稻钵育机插2.25万亩。农业航化作业试点扩大到200万亩。完成深松整地240万亩,建设100个机艺结合示范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作业水平力争提高到78%。同时,加快推进榆树、农安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市级8大类1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整体建设水平。

      调整农业结构,实现提质增效。优先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马铃薯和现代都市农业六个产业,力争实现园艺特产业总产值18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元左右。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发展独具特色的农家乐、采摘园、QQ农场、私家菜园等新兴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1000万头生猪、500万头肉牛、100万只羊、4亿只肉鸡和6万头奶牛生产基地建设,肉、蛋、奶总产量努力达到121.3万吨、36.2万吨和6.9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300.2亿元。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60亿元,增长9.5%。建设标准化示范区609个,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80%。

      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30万亩秸秆腐熟技术,以秸秆为原料建设4000户沼气池,用秸秆做基料发展工厂化及农民生产食用菌。抓好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中日合作造林、低质低效林改造和荒山荒地造林等项目。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业总产值实现146亿元。

      建设智慧农业,加速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长春农业综合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建立现代化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农业影像数据、植物病虫害远程诊断咨询、农业灾害预警预报等4个中心。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病虫害监测、畜禽生产监控等方面的示范应用。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试点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农经站、农业站为主体,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土地流转服务站及“三资”服务大厅的功能整合到一起,提供农村产权交易、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整合资源集中打造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子商务和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继续大力推介“长春松花江大米”地域品牌。做好长春“中国优质粳稻之都”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推介和打造杂粮杂豆、“三辣”、梅花鹿产品等地理标志品牌,形成区域性的品牌集聚效应。

      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今年开工建设115个大项目,完成投资365亿元,同比增长11.6%。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十大加工体系,抓好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培育,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科学谋划县域主导产业布局,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档次。

      加强引导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5年,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社1600家,新增家庭农场7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00家以上。依托农业职教中心和农业院校,对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村干部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培训,尽快培训一批训练有素、懂经营、会管理,能够在增加农业经营收入方面真正起作用的专业人才。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进第一批43个试点村补充完善、登记建档、总结验收工作。扩大试点范围。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试点建设集物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农村生产要素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第6产业”,拉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用制度保障现代农业的顺利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基础上,长春将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作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

      长春将坚持农民主体、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和稳粮优先的原则,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到2017年,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15000家以上,其中进入省示范名录的合作社达到1500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3000家以上;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50家以上。

      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到2017年,长春市将基本建成以县乡为主体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备案、信息发布、合同签订和鉴证、政策咨询、价格指导评估、纠纷调处等服务。村级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形成县乡有服务中心、村有服务站,上下贯通、分工明确、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

      建设农业技术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及时发布惠农政策、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气象等农业信息;组织农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各类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咨询,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农业生产资料展销平台,提供农资供求服务;协调具有专业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与农民对接,开展农机生产作业、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长春市将探索成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要担保对象,切实解决贷款难的问题。金融部门将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对实力强、信誉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加大投放力度,简化信贷手续,优惠贷款利率。支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生产设备、棚室设施、“四荒”地、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