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纪实
化蛹成蝶景更新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纪实
记者 马星 柳青 王焕照
6月初夏,到长春经开区采访,转型是最抢眼的标志。
走进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8号厂房——长春益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头套、口罩、鞋套及防尘、防静电大褂是每个进入车间人的标配。轰鸣的机器声中,一卷卷白色可降解塑料袋丝带般飘下生产线,一座大型六色打印机在每个塑料袋上印下图案。
“今年年初,我们开始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已建成的2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000吨。目前,正为卓展超市、瑞达生鲜超市、大成咸品等企业供应产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这里还将引进吹膜机、制袋机等新设备,产能将扩大一倍。
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仅仅是长春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之一。
作为我省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长春经开区正进行一场转型升级攻坚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转型,实现“无中生有”;以创新服务方式激发企业活力和优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有中生新”。
突围:瞄准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站在新常态的视角,审视自身在全省新一轮加快振兴发展中的位置,长春经开区把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对准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聚乳酸为主的生物制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
聚乳酸,以玉米、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的新型生物降解材料,是未来最有希望撼动石油塑料地位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膜和泡沫材料、生态农业用塑料、一次性塑料使用制品、纺织纤维、医用塑料制品等多个领域,其蕴藏的巨大市场全球瞩目。
正是看准这一世界前沿的新兴产业,长春经开区打造了全国首个聚乳酸产业聚集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目前,这个1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生物化工产业园已完成首期1.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吸引了全球最大的生物全降解无纺布生产企业——山东必可成、国内主要聚乳酸生产企业——浙江海正等10个项目签约落位。其中,8个项目开工建设,7个项目已经投产。
落户长春经开区是山东必可成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开拓国内市场的第一步。长春市必可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杨兵告诉记者:“公司年产1万吨生物全降解制品生产线已经投产,10台设备24小时不停机加班加点,现在日产量能达6吨左右。未来,我们设备会增加到25台,日产能将提高到15吨。”
如今,随着中粮集团投资8.5亿元,建设3万吨聚乳酸原料、3万吨聚乳酸下游制品项目的落位,中粮集团与大成集团战略重组,长春经开区汇聚了一批从聚乳酸原料、改性料到下游制品生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初步形成完整的聚乳酸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聚乳酸产品的“经开制造”也迈出由满足吉林需要,向全国和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挺进的坚实步伐。
阿里巴巴,这个家喻户晓的电商平台,几乎关联着每个人的生活。2014年,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筑巢长春经开,藏在网络深处的“菜鸟”飞到长春,带领经开迈入全新的电商时代。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开展,掀开了长春经开区转型升级的崭新一页。2014年5月,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长春市成为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试点城市。省市确定以兴隆综合保税区为载体,做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同年12月,“吉林电子口岸”、吉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在兴隆综合保税区正式投入运营。特别是随着兴隆综保区直通俄罗斯海参崴国际公路货运通道的正式开通,长春至莫斯科货运航线完成最后洽谈,这里对俄、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商发展空间和前景正在不断扩展。
“今年跨境电商特别火,仅从元旦到春节短短30几天,国际邮包就发走了3.5万件。”兴隆综合保税区综合处负责人于海军告诉记者,经开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吸引了众多电商行业巨头纷纷加盟。包括网商平台有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京东商城、电商直客长春提雅等,综合服务商有阿里巴巴“菜鸟”公司、顺丰速递、飞虎集团、递四方、冬晨公司等。更为可喜的是阿里巴巴等网商平台已确定初期每日2万单、成熟后每日10万单以上的对俄团购业务,将在兴隆综保区通关。目前,经开区跨境电商业务已开展到80多个国家。
经开区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钱景”。长春提雅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永盛对记者说:“公司主要是对俄罗斯搞跨境电商业务,每天出口货物1万件左右,年营业额1亿元。过去的6年,由于长春没有跨境电商平台,我们一直在沈阳发货。现在,公司把沈阳仓库全部搬到了兴隆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争取在两年之内使营业额达到两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是长春经开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转型之中,经开区同时把目光瞄准了新能源汽车这个世界前沿。在聘请专家研究论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高端新能源客车出口基地项目报告的同时,与国内一家著名企业签署协议,投资50亿元生产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70亿元。
突破:构筑开发开放新平台
作为内陆省份,“长吉图”国家战略的实施让这
里成为开放开发的新高地, 省会长春更加渴盼拥有家门口的对外开放平台和通道。2014年3月,兴隆综合保税区的正式封关运营,为我省打开了开发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全新窗口。
长春海关驻综保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兴隆综保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退税’等项优惠政策,集聚并优化整合了国内不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
服务贸易、加工贸易是兴隆综合保税区的产业核心。如今,这里已成为服务全省经济转型、加快长春经开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承载平台。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综保区把现代物流、保税展示、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第三产业作为重点,全面开展服务贸易,拉动消费,从而形成新的增长点。至今,这里已吸引中外运、中储发展、大连港等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入驻。目前,区内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14户。
特有的优惠政策和前景,让兴隆综保区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长春美格专用设备公司销售总监周桂芬告诉记者:“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原计划我们也要去上海自贸区。之所以改变计划,就是因为兴隆综保区既有地利又有人和,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广阔前景。”
据了解,兴隆综保区目前已签约54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到年底,年进出口额有望突破2亿美元。
在重点打造的吉林省跨境电商产业园,我们看到了兴隆综保区开展服务贸易的最大亮点。今年,综保区将投资30亿元推进这一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有17家公司进行项目对接,吉林省邮政公司等8家企业达成入区意向,其中4家公司已完成注册。一个日处理包裹20万件以上,年出口货值300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在这里崛起。
面向东北亚,面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融入“长吉图”国家战略,兴隆综保区描绘出互联互通、接轨世界的更壮阔图景。
——与珲春出口加工区、大窑湾保税港区开展合作,实现“区区联动”,降低通关能检成本,提升本地通关优势。
——与大连港集团、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珲春口岸全面开展合作,实现“区港联动”,全面实行“一次申报、一次验放、一次放行”。
——加快进口肉类、植物类制定口岸建设,推进我省企业开展进口肉类、蔬菜等商品的加工、仓储、销售等业务……
蝶变:创新服务催生传统产业新活力
5月6日,投资2.2亿元的科世达公司新厂区开业庆典如期举行。作为一家主要为奥迪、奔驰、宝马三大整车厂配套生产汽车电器产品的德资企业,经过4年发展,科世达从经开区的“房客”变成“房主”。
科世达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公司成立,当时是租用经开区专用车园区产业孵化基地的标准化厂房,为企业尽早投产达效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也正是当时有了‘现成’的标准化厂房,企业才能快速发展,建起了自己的新厂房。”
提前建好标准化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是长春经开区招商引资、吸引项目落位、培育服务企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走进经开区新兴产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厂房。“这里是最好的孵化基地。”长春盛达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去年6月成立,9月开工直接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11月投料试车,12月8条生产线全部开工,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注册、当年建厂、当年开工。
为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长春经开区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凭借连片的标准化厂房优势,引进了饭田橡塑、瑞光科技、日佳电子、合心机械、中科光电等18家企业投资。
如今,尝到了标准化厂房“甜头”的经开区又有了更大的新举动,在专用车、生物化工和装备制造3个园区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目前已完成60万平方米。
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的同时,长春经开区通过创新服务,建立包保机制,随时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解难。为方便企业办事联系,从开发区主任、副主任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每天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
面对经开南区一些企业就地就近发展空间不足这一问题,经开区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转入专用园区或北区发展。长春爱尔铃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气缸垫等密封件的中德合资企业。2010年,在经开区的帮助下,爱尔铃搬进北区专用车园区,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和发展空间。到2014年,企业产值从当年的不足4亿元跃升到近9亿元。目前,企业投资2.4亿元的二期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完工投产。
爱尔铃的成功转型是长春经开区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和细致周到的服务,长春经开区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4大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仅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例,目前已形成上百家企业集群,专用车园区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园区。一些德国、日本企业都慕名而来,投资办厂。特别是与一汽集团“错位发展、合作共赢”战略的实施,确立了长春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绝对优势。2014年,仅65户汽车零部件企业便实现产值124亿元,税收7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传统优势产业“有中生新”。今日经开,转型升级,景色更新。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