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济增速突出,听听市委书记怎么说
王君正
王君正:发展实体经济,吸纳创业人才
本刊记者/徐天
本文首发于总第871期《中国新闻周刊》
近两年多来,长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上表现显眼,相应的制度配套也让人瞩目,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是积极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主政长春之前,王君正曾分别在云南和湖北多个岗位工作过。如果算上长春,他主政的区域已经涵盖中国的南部、中部和北部。对于城市治理,他在尊崇各地个性的同时,也有一些一以贯之的理念。
“用人是一个地区的风向标”
中国新闻周刊 :这两年多来,长春的经济增速在东北三省中十分突出。这个变化背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王君正 : 我想, 第一个因素是省委对长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来长春是2016年的1月22日,巴音朝鲁同志在当时对长春工作作了一个长篇的讲话。他对长春的每一项工作都提出了要求,总的来说,就是“打先锋站排头”。这既给了我们压力,也给了我们动力。
第二个因素是思想观念的变革。 2016年3月开始,我们发动了半年的“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大讨论,解放大家的思想,增强了大家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吉林省,长春市发展独树一帜,还是不错的,但是一旦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来比较,放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中来思考的时候,就能感到差距了。
所以在解放思想中,广大干部从三个维度思考问题。 第一,立足吉林看长春。 长春是吉林省的省会,省会城市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过去,大家常常把长春跟省内城市对比,你不应该也不能把省会城市看成普通的地级市,规模也比它大多了。因此,立足吉林看长春,是要发挥排头兵作用。
第二,放眼全国看长春。 你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要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找到位置,你不仅仅是吉林的长春,你是全国的长春。
第三,走向世界看长春。 就是要以开放的理念来看长春的发展,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一个地区封闭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通过讨论,一是解决了干部的思维模式问题,二是有了努力的方向,在同类城市中找差不多的进行类比,甚至是当作目标去努力,三是找到了工作方法。
第三个因素是,思想观念改变之后,有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来保证。 比如,在经济发展上,我们确立了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型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也就是说,要优化一产、抓牢二产、提升三产。
过去,第一产业是我们的强项,长春是农业大市,但基本是传统农业,要进一步优化,通过深加工来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抓牢二产是因为,长春是工业城市,城市发展就建立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在第三产业上,长春三产是相对落后的,仍然是传统服务业,所以这两年以来,我们积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型服务业。
另外,我们在干部机制上,也确立了平等使用干部、以实际论英雄,不能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我一直认为,用人是一个地区的风向标,你用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面旗帜。你用一个好人,则好人贤人毕至,你用一个小人,则奸佞之徒毕至。 现在在长春之所以能形成凝心聚力干事的良好氛围,与干部的导向分不开。 每一个干部在岗位上,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都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担当精神,全市就形成了竞进有为的氛围,发展就有了好的基础。
“我们讲究精准产业招商”
中国新闻周刊: 在招商引资方面长春有什么优势?
王君正 :在招商引资的问题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时,不利因素会变成有利因素,有利因素又会转变成不利因素。 对于逐利的资本而言,东北有广大的市场,但是放在哪个城市需要考量。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都同样可以辐射东北。 长春是东北地区流动人口较少的一个城市。虽然是几何地理中心,但许多人对长春不了解。我在来这里工作之前,也只到过长春两次。
实际上, 我们这里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优质的服务环境,有广大的人才基础。 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来说,长春有两点独特的优势。 第一,是长春十分主动地进行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完全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现代经济的情况下,如果你不走出去招,也可以,会有企业主动过来。但是如果你主动去招商引资,效果肯定不同。 长春的干部在这方面动力十足。
这几年,长春市每年实施亿元以上的项目在1300个以上。 我们的招商,讲究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行业的龙头企业来了,它的下游企业也会跟着来,所以我们的招商重点都放在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上。比如,华为的大数据业务落在了长春,它的下游企业也跟着过来了,形成产业聚集。
长春的第二个优势,是进行了政务改革,项目落地稳妥高效。 我们实行了大项目的秘书制,项目过来了,会有官员与企业家对接,帮他办理审批程序。就像我刚来长春工作时,也是两眼一抹黑,不了解情况,如果别人骗我,我可能也不清楚,要依靠其他人的帮助,企业家也一样。
现在,政务改革进一步推进,企业家也不用跑前跑后了,审批已经逐渐过渡到了网上进行,有利于亲清政商关系的确立。
另外,审批过程本身也进行了改革,转变作风,提高审批效率。 国内其实有不少城市进行了政务环境改革,我们去了几个城市学习,嫁接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以华为大数据项目落地来说,当时只花了26天就落地了。
“人才不是靠抢,而是靠留”
中国新闻周刊 : 现在,各地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在这方面长春怎么跟那些综合实力更强的城市竞争?
王君正 :我和其他人的观点有所不同。现在各个城市到处去吸引人才,但这其实是表面现象而已,关键还是在于发展产业。没有产业的话,你把人才引来干什么呢?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的现象,也是因为产业萎缩造成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这两年长春市立足于培养新兴产业,发展实体经济,然后才是吸纳人才。 现在,华为进来了,浪潮集团进来了,大数据园建起来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起来了,学计算机的大学生自然也就留住了。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才能聚集起来。
相比其他城市而言,长春对人才来说优势在于,这是一个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的城市,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人才。 而大量的人才进入,又促使产业更快地发展。因此,人才在这里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刚才说的是城市的软件变化。
这几年,长春的硬件,也就是城市环境和面貌也发生了改变。 我们实施了伊通河的改造。伊通河改造,我们使用了全新的理念。这类工程,过去都是政府往外拿钱,这一次改造,我们可以做到盈利。伊通河附近有不少棚户区、乡镇企业,改造后,政府掌握的土地,不仅能平衡500亿元的投入,还有额外的土地收入。
另外,我们进行了旧城改造提升工程。长春是个老工业城市,有段时间城市管理较为松懈,车子随意在大街上变道,家门口放几个石墩,就变成了自家的停车场。侵占公共利益、乱停乱放的现象比较严重,城市道路破败不堪。老百姓给我写信,反映最多的问题,一个是干部作风问题,一个就是城市脏乱差、生活不方便的问题。 根据这些,我们进行了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旧城改造提升,现在整个城市的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拿我们的交通秩序整治工程举例。我们用了三个月时间,收缴了30多万把地锁,清除了障碍物,整治乱停车这一现象。现在,长春市新划了停车位,全部车位免费。 目前,长春市每年新增车辆20万辆。整治之前,城市经常堵车,而且堵得莫名其妙,一辆车随意调头,整条道路就堵死。现在,城市道路规范管理,高峰期可能会慢行,但不太会堵死了。
我还记得,也是我刚来长春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很冷,刮着大风。我在街上散步,看到马路中间“飘着”一个老太太。我过去看,她穿着厚衣服,挂在栏杆上。她说,自己在穿马路,让我扶她一把下来。现在,城市整治了,百姓的公民意识增强了,这种情况也逐步绝迹了。
我认为,建设一座城市是为了人民,管理一座城市也是为了人民 。管理的目的,不是让管理者方便好管,而是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感到安全、舒适、方便,最终才谈得上幸福。这才是我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