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禁烟令”实施10个月为啥仍有餐馆内“烟雾缭绕”

06.01.2015  11:41

  日前,长春市民任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她在一家餐馆吃饭,旁边桌的一名男子一直在不停地吸烟。“公共场所不是禁烟的吗?

2014年3月1日,长春市最严“禁烟令”正式实施。至今已经实施了约10个月。记者日前走访发现,一些餐饮单位仍然对吸烟者采取“默许”的态度,顾客随意吸烟却无人劝阻。

[市民反映]

在外就餐被迫吸“二手烟

几天前,长春市民任女士和朋友在人民广场附近一家中餐馆就餐。本来和朋友相聚是件开心的事,但这顿饭却让任女士和她的朋友吃了一肚子的气。

旁边桌有个男的,一直在吸烟,呛死我们了!”任女士说,她和朋友不得不捂着鼻子,两个人也小声议论了公共场合禁烟的事,但对方就是无动于衷,碍于对方长得人高马大,任女士和朋友也没敢直接去制止,只能忍着。一个小时的饭,她和朋友被迫吸了一个小时的“二手烟”。

[相关规定]

去年3月1日启动“禁烟令

2014年3月1日,长春市最严“禁烟令”实施,按照《长春市防止烟草烟雾危害办法》要求,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全面禁烟,卫生监督部门发现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吸烟且不听劝阻者,按照《办法》规定予以处罚。

发现在禁烟的公共场所内吸烟者,首先进行劝阻,不听劝阻的,将处以100元以下罚款;禁止吸烟场所的管理者、经营者不履行防止烟草烟雾危害职责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仍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记者走访]

顾客吸烟没人劝阻

1月4日18时,正值晚上餐饮高峰,市区不少餐馆热闹起来。记者来到位于桃源路上的一家餐馆,一进门记者就感觉烟雾弥漫,餐馆内6张桌子上都坐着客人,其中靠近门的一张桌子上摆着几瓶空的啤酒瓶,两名中年男子手里点着烟,时不时地吞云吐雾,餐桌下面有很多烟头。

虽然饭店的墙上有明显的“禁止吸烟”的标志,但是这两名男子仍然旁若无人地吸着烟。餐馆内的几位服务人员没有劝阻。

随后,记者又来到东天街上一家烧烤店内,在靠近过道位置,一位女士手拿着香烟,不时地抽上几口。

你们店里可以吸烟吗?”记者问店内的一名服务员。“可以。”服务员干脆的回答让记者感到诧异。当晚,记者共走访了10家餐馆,有4家餐馆存在顾客吸烟现象,都没有人劝阻。

我们在饭店里也贴了禁止吸烟的标识,以前也提醒过顾客,但是顾客根本不理会,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任由他们吸。”一家饭店的老板表示:“来吃饭的有很多都是熟客,如果得罪了他们,下回就不来吃饭了,生意也就没法做了。”主动劝阻顾客吸烟,在一些商家看来就是得罪客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选择了放弃。

[市民声音]

应该像酒驾一样严惩

1月5日,记者在人民广场附近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他们对公共场所禁烟都表示支持。市民于先生说:“我认为禁烟应该像禁止酒后驾车一样,发现就严惩,这样就不会有人敢在公共场所吸烟了。

市民李女士说:“我在饭店吃饭时经常看到有人吸烟,这些人太没有公德心了,让其他人吸二手烟,对这些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

我觉得禁烟需要一个过程,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烟民很难一下就戒掉,应该动用点经济手段。”市民于先生建议,国家应该提高烟草制品的税收,从而提高烟的价格,这样买烟的人也就少了。

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起韩国大幅上调香烟售价,价格上涨约两倍。受此影响,从2014年12月开始,韩国大部分戒烟诊所患者激增,上涨的烟价让烟民们坚定了戒烟的决心。据悉,韩国首尔、釜山等全国多家戒烟诊所从去年12月开始,患者人数激增至往年同期的8-9倍左右,其他大部分戒烟诊所的就诊人数也比以往增加了3-6倍左右。

[执法部门]

将加大处罚监督力度

截至去年年末,我们共对30余家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全市对30余人进行了警告。”据长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公共场所科科长张艳玲介绍,作为执法部门,去年3月1日“禁烟令”实施后,他们首先对业户进行了培训,同时开展大规模宣传,并印刷了6000余份宣传资料。同时,加大整顿力度,通过整顿大部分公共场所能够做到有禁烟标识、有吸烟劝导员,如果发现有人吸烟会进行及时劝阻。

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等到我们去了当事人已经走了,经营单位无法限制他的自由。”张艳玲表示,虽然我们是执法部门,但是《长春市防止烟草烟雾危害办法》规定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存在“多部门管理”的问题。例如饭店,工商、质监、卫生监督等多个部门都在管,这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目前卫生监督所有50多人,除了禁烟以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监督力量方面还有待于加强。

今年,国家可能会颁布一个新的最严厉的禁烟法规,这个法规出台后,与之相关的一些地方性的政策会更加完善。2015年,长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会把禁烟工作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在监督力度上也要加强。百姓吸烟是一个长期养成的习惯,禁烟也有待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记者 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