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视问政”有镜头 作风建设不停休
在吉林省长春市“电视问政”节目现场,城区、县区、开发区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坐在台上当“考生”,人大、政协、市民和媒体代表坐在对面当“考官”。出现的民生问题责任在谁?什么时候能解决?聚焦市容环境、旧城改造等群众关心的话题,百姓犀利的追问让干部们直面工作短板,反思作风机制。
面对群众“问政”
党政干部“脸红出汗”
2016年6月,长春市首期“电视问政”直播现场气氛紧张热烈。针对市容环境问题,9位城区和开发区负责人落座演播厅,接受各界代表提问。
在播放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缘路被大量倾倒垃圾的短片之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仇凤江表态会立刻整改处理。而市民代表对仇凤江的回答三次表示“不满意”,连续追问“出了问题责任在谁”“直接负责人要怎么处理”“主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否会承担责任”。
“刚才,我三次回答,群众代表都不满意,对我触动非常大。”仇凤江再一次做出承诺说,将在第二天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用实际行动给百姓答复,恳请大家监督。
很紧张,整个过程都很有压力——在采访中,几乎每一位录制过“电视问政”节目的党政干部都表达了这样的感受。压力一方面来自曝光的问题和群众的质疑,让干部感觉“脸红”“被问到痛处”。另一方面,直播曝光也让干部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群众期望还有距离。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民生主线,长春从群众关切着手,梳理确定每期“电视问政”选题。依据群众反映的各类线索13862件,长春广播电视台摄录问题短片200多个。已经播出的7期“电视问政”节目,分别围绕市容环境、食品安全与供暖服务、农村民生问题、软环境建设与农村扶贫等主题开展。
重监督抓落实
政府机关“洗澡治病”
在首期“电视问政”节目曝光高新区环境问题的第二天,垃圾清运工作已经开始。用了3个昼夜,成缘路周边垃圾清理完毕。紧接着开建的是基础设施,半个月后,位于超强西街与成缘路交会处占地4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
再后来,高新区还出台了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并对整治违建、工地管理、整治露天烧烤等群众关注的问题逐项研究。连续三次质问高新区负责人的“不满意大爷”刘锦辉,在录制节目两天后来到成缘路,看到原本堆积在道路上的建筑垃圾已基本清除,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长春市“电视问政”活动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坦言,“电视问政”并不是为了制造节目效果而刻意让领导干部“出丑”“脸红出汗”,而是要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曝光的每个问题是谁的责任、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是被问政者在节目现场的“必答题”。
“电视问政”一季度一期。为了不让狠抓落实的氛围冷却,长春电视台开设每周一期的《问政进行时》栏目,跟踪报道整改进展情况及整改成效,对问政整改全程监督,避免工作流于形式。长春市问政办则定期调度,开展监督检查。
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有机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很多“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多处违法建筑“硬骨头”被啃下,围绕伊通河治理的截污、黑臭水体治理和征迁启动,1.6万户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被清退……
问政结合问责
积极练就扎实作风
“我们就得更加努力把日常工作都做好、做实,用实际行动减少‘曝光’。”谈及“电视问政”栏目对干部作风的影响,很多县区负责人说得很实在。有人表示,以往没有电视直播曝光和问政,大家对很多长期存在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畏难情绪,甚至“习以为常”。通过问政,倒逼政府责任落实,推动了作风建设。
长春市二道区区长王吉说,通过“电视问政”看出,老百姓不满意的不仅是问题事件本身,更是政府工作拖拉等不实作风。“没有‘电视问政’这个突破口和脸红出汗的过程,作风转变不会这么立竿见影。”王吉说,其实节目曝光的问题都跟作风有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在实际中的表现就是工作不落实。
严肃追责问责,长春把问政与问责结合起来,对问政曝光的问题,涉及当事人工作失职渎职和不作为、慢作为的,对承诺单位在整改落实中隐瞒事实、消极应对、庇护责任人的,严肃查处问责,形成有力震慑。
通过前6期“电视问政”活动,长春市解决实际问题244个,立案187件,处分171人,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14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5人。
节目策划之初也有人担心,“电视问政”曝光社会管理、治理问题会影响政府威信。但事实上,通过曝光和大力度整改,促进了政府建立敢于碰硬和坚决抓落实的扎实作风,也让群众看到了政府执行力和改革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