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智”造

17.11.2015  22:35
 

    

    吉林省科英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惟一能独立完成全部激光设备部件加工的企业。其研究领域由单个医疗用激光项目扩展到涵盖激光技术、光学精密机械、激光电源技术及光机电一体化配套设备等领域,所研发产品包括整形美容科、皮肤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和妇科等系列激光手术设备;固定资产也由2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图为吉林科英车间一角。 记者钱文波摄

   记者 张育新 伊秀丽 于水 栾哲 赵广欣

    走进长春装备制造业的智慧高地。

    这里没有庞大的车间,没有壮观的生产线。这是一个充满智慧,且给人无限遐想的世界——“最快的刀”、自动化的“眼睛”、机械手、“高铁大脑”、工业机器人、精密医疗设备……

    记者在科幻与现实中往来穿梭,一呼一吸间,似乎有大量智慧因子入肺入脑,冲撞着神经。

    今年5月,“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出台,预示着制造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升级,而智能制造正是“中国制造2025”的五项重大工程之一。

    传统装备制造业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 “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的背后,是资源过度消耗,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频频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

    从“制造”到“智造”,是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发展“智造”就是要破解“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和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之地,有“中国光学城”之美誉,长春,这座智慧之城,新常态下释放出巨大的智慧力量——长春“智造”,为我省乃至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支撑点。

    智慧之“

    “你看,这里是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激光管,里面有两个电极,气体导电后,经多次振荡反射后,就会产生激光。

    吉林省科英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延生不厌其烦地为记者讲解激光产生的原理。

    朱延生说:“激光通过对组织进行烧灼、气化而产生热效应,使组织收缩、凝固,来达到切除炎症增生组织或多余生长组织的目的,并使正常组织得以愈合。

    “比如治疗喉癌,一期二期的喉癌都可以用这台设备来治疗。以往需要开刀治疗,手术创面大,对人体伤害比较大。现在只需要住一两天院就可以了。

    把科幻大片中的激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台有着长长的曲折“手臂”的仪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

    从事激光研究近30年的朱延生介绍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生产激光产品,但水平很低,生产的品种主要是低端产品。上世纪末,美国的科以公司、以色列的夏普兰公司、美国的康奥公司等瞄上了中国的激光高端市场,这个市场在全球每年约有数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这个消息对搞激光的人来说打击很大。

    1998年,朱延生通过资料了解到超脉冲的概念。他的团队从基础做起,从电源开发,到激光管配套,最后达到了无焦化切割,成功地取得了突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机。2003年,产品投放市场。

    由于研发上的突破,吉林科英激光设备超越了当时进口激光设备,其性价比远高于同类进口激光美容设备。美国相关企业在中国的办事处由8个减到了2个,其产品也由原来的100多万元降低到现在的二三十万元以内。 

    现在,吉林科英已经成为国内惟一能独立完成全部激光设备部件加工的企业。其研究领域由单个医疗用激光项目扩展到涵盖激光技术、光学精密机械、激光电源技术及光机电一体化配套设备等领域,所研发产品包括整形美容科、皮肤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和妇科等系列激光手术设备;固定资产也由2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

     智慧之“

    编码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

    “机器人肢体动作的速度、位置和方向,都由编码器这只‘眼’盯着。它来告诉机器人当前的动作情况,比如机器人手臂弯曲30度角,当移动到位,编码器就会将信息传到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就会停止动作。

    由于专业性太强,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的生产技术部经理王守君费了番功夫,终于用形象的语言让记者明白了编码器的作用--机器人从科幻走进现实,靠的就是这只“”。

    为了这只“”,公司总经理林长友奋斗了三十余载。

    1983年,主修精密机械专业的林长友毕业于哈尔滨科技大学,被分配到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由此开启了他在“一光”和禹衡光学的32年生涯。

    1967年,中国第一台光电编码器在“老一光”诞生。其核心部件虽然是自主研发生产,但可靠性问题,一直缚其拳脚。基于此,上世纪80年代后期,林长友赴日本学习并引进技术,回来后与自己的团队潜心琢磨。

    能吃苦,肯钻研,林长友很快便脱颖而出,顺利地由工艺员、设计员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上世纪90年代,林长友很快进入“老一光”领导班子并成为核心成员。

    1994年和1995年,禹衡光学生产的编码器因其品质卓越,连续两年被授予马德里国际质量金奖和银奖,并对我国成功发射澳星做出重要贡献,受到国家的表彰。

    不过,改革开放之初, “老一光”正处在“知青子弟人员臃肿、企业负债累累”的状态。林长友回忆说:“最艰难时期,进办公室,职工要债;出办公室,银行要息。

    如何走出困境?林长友给出两个字——“改革”。

    工资制度改革,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实行竞聘上岗制--如同三次大手术,让“老一光”从一片颓势中站起来了。然而,国企“后遗症”并未根治,属于禹衡光学的春天远未到来。“后遗症”主要体现在历史沿革所造成的竞争力缺乏、效率低下上。

    于是,从1993年至2005年,“老一光”开始了长达13年的陆续改制与新平台建设。

    2002年,“老一光”改制成民营,成为“新一光”,形成了民营企业的灵活运行机制。2005年,“新一光”将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统一,注册为“禹衡”光学,重整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激励体系,构建全新平台,使公司真正迈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正轨。

    在历时20余年的艰辛改制改革中,“一光”终于重获新生,迈入禹衡光学的春天。

    走在春天里,禹衡光学业绩斐然——

    2012年,禹衡光学实现了编码器领域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的首次开题,并承担国家“十二五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高精度、高分辨力绝对式光栅旋转编码器研制》。

    2013年禹衡光学与长春光机所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高集成化单码道绝对式光栅尺研发及产业化》。

    目前,禹衡光学共有光电编码器及光学仪器国家授权专利150余项,是业界拥有知识产权数量最多的企业。公司主导产品光栅编码器已形成一百多个系列,五百多种规格。“禹衡”牌编码器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禹衡”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从产品技术指标、研发能力、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等多角度来看,禹衡光学已无愧为业内之首。

     智慧之城

    “智造兴国”,长春这座智慧之城有太多“中国智造”的代表之作——

    今年10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吉林一号”卫星,戴上了我国航天技术多项“第一”的桂冠: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自主研发卫星;

    去年6月,长客股份公司“中国标准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研发项目”通过知识产权分析和评估,使中国“高铁大脑”完全实现了自主研发。这标志着经过十年卧薪尝胆、不懈创新,我国企业终于彻底攻克了外国技术封锁的高速动车组核心技术之一,打破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技术垄断,至此我国的高速动车组将装上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中国脑”;

    2014巴西世界杯,在巴西城铁车辆全球招标中,长客股份公司以优质的技术,力压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际一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中标。在里约热内卢,114辆1A线地铁列车、124辆EMU电动车组,全部由长客股份公司研制。这是中国研制的高端轨道车辆首次服务世界杯,也是中国地铁首次进入南美市场;

    ……

    “智造强市”,长春这座智慧之城亮点闪烁——

    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每小时800测试的生化分析仪,2009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2010年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证书”,2012年,“迪瑞”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线生化产品获美国FDA市场准入资格,2014年公司成功上市,2015年成功研制CM-24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集非标自动化生产线、白车身焊接工艺装备、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等设计研发、制造为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在长春市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以小鱼吃大鱼”,成功并购几倍于自身规模的国际装备制造业领导者德国GRG集团,并计划投资1.6亿元在长春经开区建设中德机器人产业园。这个项目预计2020年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200万元;

    长春长光辰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创立3年来,公司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50余人,先后递交十余项核心技术的专利申请,成功开发出多款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2014年,该公司发布的世界上最高分辨率的1.5亿像素全画幅CMOS图像传感器GMAX3005,达到国产CMOS传感器的新高度;

    在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业园区,凯撒铝锻车间内数控机床一字排开,没有机器轰鸣,没有焊花闪耀,近万平方米车间,只有十几个工人盯着仪表盘……装备制造智能化令吉林通用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30%。该公司不仅占据国内高中端汽车底盘零部件龙头位置,而且还成为奔驰、宝马、保时捷等国外顶级汽车企业信赖的合作伙伴;

    ……

    长春市副市长白绪贵对记者说:“未来的长春市智能装备制造业,将以长春大正博凯汽车有限公司、长春艾希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形成在汽车行业开发集成自动化生产线的高科技企业,重点发展机器人,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服务于整车和零部件厂商;以长春北方化工灌装设备有限公司、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骨干,重点发展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以长春光华公司、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长春奥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主体,在微电子生产设备、光电编码器、精密机械加工等领域瞄准国内外市场,打造具有长春特色的产业集群。

    智慧之城,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