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项目建设掀高潮 快马加鞭战犹酣
四月的长春,新花纵情绽放,大地生机盎然。伴随着全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的坚实步履,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长春迎来一个项目集中开工季。特别在长春新区,项目建设的热潮早在积雪尚未消融的早春即已掀起。当下,引项目、落项目、建项目,热潮涌动,释放出无穷的发展活力和动能。
4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再次来到长春新区调研指导新区建设。要求新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在长春落实省委“打先锋、站排头”要求中争当“排头兵”,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领头雁”。
王君正书记的鼓励和要求进一步激发了新区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抢抓“三早”的强大动力。他们纷纷表示,绝不辜负市委对新区发展寄予的厚望,甩开膀子加油干,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为长春发展再立新功。
项目落地,产业集聚,重点项目绽放异彩。放眼热度持续升级的长春新区,俨然项目建设的海洋,彰显出国家级新区的雄厚实力和吸引力。铲车穿梭,机器轰鸣,每一个区域,每一片园区,每一处工地,所到之处,都奔腾着挖掘机,密织着脚手架,奔跑着运输车,到处是沸腾的建设场景,到处是项目推进的铿锵节奏,到处涌动着时不我待、抢先抓早的发展巨浪。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相信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承载长春振兴发展之梦的长春新区,必将取得项目建设的丰硕成果,必将书写出“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新区样本,为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GDP力争达到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2000亿元以上”——这是长春新区今年要达到的奋斗目标。完成这样的目标,项目建设是关键、是核心。开工面积全覆盖、机械设备上满、24小时施工,这是长春新区规模性开工的统一标准。
坚定目标保进度、一线攻坚抢进度、加大督查促进度,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令人感受到跨越奋进的足音;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掀起了长春新区抢抓“三早”行动的热潮。
如今,长春新区项目建设现场已经呈现出一片暖暖春意,133个开工项目见证着长春新区建设新的跨越,描绘着长春新区的美好蓝图。
落实“三早”行动,长春新区蓄势已久。2016年,长春新区一边健全体制机制,一边抓发展,经济社会取得突破进展。截至去年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千亿元,一般预算口径收入完成百亿元。实施了春、秋两季项目集中开工,全年开工项目245个。围绕项目建设把“冬闲”变“冬忙”,在冬季加快办理相关手续,下大力气破解制约问题,为今年项目提前进场开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7年,长春新区拟建项目423个,其中,新建202个、续建221个,总投资614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000亿元。按投资规模分类,亿元以上项目301个,10亿元以上项目88个;按资金来源分类,民营投资项目254个,总投资4237亿,占69%,国有投资项目169个,总投资1903亿,占31%;按产业类别分类,工业类项目118个,服务类项目132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21个,社会事业类项目52个。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工项目133个(其中,规模性开工项目70个),预计4月底还能开工项目88个,5月开工项目94个,6月开工72个,总计上半年开工项目387个,开工率达到92%,力争完成投资800亿元,实现全年目标的40%。
今年,长春新区项目进场早,数量多。2月,北湖科技园B1项目、龙翔国际商务中心B区、欧亚城市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进场施工;3月,长德智能装备产业园、长德核心区商业中心、北湖金融中心、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产业类、功能类项目进场施工。同时,还有一些重大项目将开工计划向前调整,空港开发区将普仁国际医疗健康城、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民俗博物馆、东北亚演艺中心等7个项目开工计划提前。项目体量大、推进快。总投资50亿元的欧亚北湖购物中心、总投资100亿元的广东龙浩临空产业园、总投资1015亿元的天吉通用航空城等项目都已进场施工;总投资220亿元的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从项目初步接触到签约落位仅用6天时间,再次体现新区项目建设速度,项目已成为省市的亮点项目。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将有效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项目是立区之本,新区围绕项目建设开展行政、配套、资金等服务措施,务实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通过持续“抓三早”,将形成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大项目,以项目支撑促进产业支撑,进一步聚焦产业、聚集要素、聚合力量,形成长春新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围绕项目落位开工强化行政服务
转变作风打造一流软环境
资本流动有着逐利、逐优的属性,哪里的投资环境好,资本就会在哪里集聚,长春新区围绕项目建设打造一流软环境。
长春新区坚持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创新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坚持“宽入严出,守住底线”的原则,大力实施承诺制、分段制和秘书制,落实领办、代办制,服务效率大幅提高。在承诺制方面,对项目审批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审批制,新落位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在分段制方面,制定实施《长春新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采取规划、国土、建委等部门并联审批、分段实施的方式,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间,加快了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在秘书制方面,围绕项目引入、落位和成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秘书制服务。对全区152个重点项目实施包保,及时分析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用电、铁路协调、林地等难点,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以及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施工。
新区主要领导深入建设工地,实施现场办公,破解难题。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专门成立了弃土场确认、渣土清运、征地拆迁、红线外征收、公用服务保障、资金保障6个工作组,弃土场建设、渣土清运、红线外征收等工作得到有效解决。长春高新区领导班子带队调研企业、踏查项目、督促施工,摸实情、想实招、求实效,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长德经济开发区坚持“一线工作法”,有什么问题当场研究解决,今年年初以来,共深入项目建设工地120多人次,帮助解决问题30余个。空港开发区针对管委会和集团公司投资项目,专门成立一个总指挥部、三个分指挥部,深入到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空港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现场处理解决问题。各作战单位全力以赴,重点事项不过夜,马上就办、转身就办成为新区的标志性作风。
此外,为加快项目推进速度,长春新区与投资方共同成立项目推进工作组,双方组成一支团队,共同研究解决基金筹措、设计方案、手续办理等相关问题。采取主动出击、叩门服务的方式,多次与投资主体面对面协调、解决问题。一企一策,想方设法推动项目落位开工。
围绕项目加快建设强化配套服务
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
长春新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体系,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全面构建开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根据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与发展情况,积极协调引进落位一些配套企业,推动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
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落位区域的长德经济开发区为项目主动服务,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办公室,专人专门为项目及企业开展服务。积极协调省市工商等部门,解决了新注册企业核名等问题。根据项目建设与发展需要,帮助引进落位汽车各类零部件配套企业,预计可引进落位零部件配套企业100余家。目前,已与一汽富奥等零部件企业进行了初步洽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围绕落位重点项目进行配套服务,长春新区始终致力于此,为加快推进亚太农业和食品安全产业园项目,积极谋划和洽谈晰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东旭产业园、皓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项目,进一步拉伸和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园区发展规模。着眼于长德智能装备产业园未来发展,引进由省环保厅主导的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未来将引入节能环保企业50家以上,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航天信息产业园落位新区后,新区制定了相关政策,对入区的航天配套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通过配套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在长春新区区域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长春新区根据项目进行因企施策,加强项目建设前置要素配套。对小项目以积极扶持为主,对重大项目采取延伸配套的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对欧亚北湖购物中心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由新区代建,缓解欧亚集团投资压力,坚定建设发展信心,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对于吉林华阳玄武岩项目,新区多方协调省市相关部门,给予项目燃气价格优惠,促进项目加快建设,该项目今年即可试生产;对于华为云数据中心、未名生物经济示范区等项目,新区对项目厂房及基础设施实行代建,建成投产后由项目方按建设成本及融资成本进行回购,促进了项目加快实施。同时,积极加强与相关要素保障部门的沟通对接,长春市供电公司和水务集团分别与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新区电力业扩中心和供水公司,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
为更好地为引进企业和落位项目提供服务,解决相关人员的生活配套问题和后顾之忧,长春新区引进了东北师大、吉大、长春工大、北师大、长春市十一高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或设立分校;建设了中日联谊医院分院、省第二人民医院、长春奥体中心等优质卫体机构和设施,上海普仁、北京德生两个国际化医院项目也即将启动建设。对落位新区项目的高级管理人才,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办公用房、配偶工作、子女优先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目前已与东北师大达成合作意向,将面对引进项目的高级管理人才子女,成立“英才班”,进一步提高长春新区对项目和人才的吸引力。
为确保项目开工后建设工地忙而不乱、整洁有序,长春新区加强了对项目建设管理方面的服务配套。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监管。龙翔商务中心项目共需外运土方量1000万立方米,每天高峰时段参与运输车辆近300台,运输土方量7.6万立方米,为确保及时运出,新区对3处道路进行封闭、5条道路设置减速带,环卫工人每天凌晨3点开始工作,8台环卫车辆参与,确保了道路环境卫生。新区项目联检时发现,长春高新区通源医院二期项目建设企业找不到渣土存放地点,针对此问题,新区立即解决,当晚就给企业找了渣土临时存放地,确保了建设进度。
围绕建设资金保障强化资金服务
促进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
投资体量大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保持建设资金稳定是项目建设的前提。长春新区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多方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本,全力以赴确保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深入研究国家、省市资金支持政策,加强沟通对接,最大限度争取相关支持,去年,仅发改工信系统就争取到上级各类专项补助资金6.5亿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国开行给予新区机制授信额度800亿元,预计今年放款200亿元,目前,账面5个棚改项目总体授信额度35亿元,已到位10亿元,其余25亿元随用随支。这笔资金具有周期长、成本低的特点,能使用25年,利率仅为4.9%。
采取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探索PPP融资模式,与中铁、中铁建、中交、中建、中冶、中核等二十余家企业接洽,建立了PPP项目企业资源库,签署了投资总额达2100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目前,长春新区正在实施的PPP项目共有5个,包括北湖湿地公园、东北亚国际物流港、空港东区管廊道路、空港西区管廊道路、空港西区二期管廊道路,投资总额337亿元,其中,前4个项目已经完成招标,确定了中标社会资本方, 空港西区二期管廊道路项目已经完成资格预审,即将进行招标。空港东、西区管廊项目以省级资本金投入方式获得专项资金4.04亿元。
基金规模决定产业发展规模,基金有多大,产业就能做多大,产业基金将在改善融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推进政府行政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设立各类产业基金,也是长春新区构建开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长春新区加快扩大基金规模,坚持每个百亿级投资规模的项目都有百亿级的基金做支撑。新区当前已经建立的基金有3只,分别为100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基金、10亿元的世纪华仁并购基金和100亿元的世纪华仁新兴产业基金。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和支持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新区与省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有计划组织实施,分期落实,确保年内完成温德克通用航空、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以及龙浩、普仁、泰山等百亿级产业基金一期的组建工作。
围绕技术人才需求强化创新服务
引导高端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长春新区立足项目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新区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氛围浓厚的优势,着力推进项目与创新平台、高端人才紧密融合,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吸引和促进项目加快落位建设。
积极推进研发机构与项目合作对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企业和“一院四校四所”等科研院所搭桥牵线,推进研发平台为项目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了项目技术难题。吉林华阳玄武岩与吉林大学合作建设玄武岩纤维及制品联合实验室,依托吉大在该领域的研发实力,将打造国内玄武岩纤维产业的研发基地,促进了项目的市场推广与应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在与新区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吉大一院、亚泰医药产业园共建国家级研究院,通过生物医药技术合作攻关,促进了亚泰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吉林怡科农业生物科技公司,与省农科院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产学研国际合作基地;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基地,与长光卫星、华为等开展战略合作,将促进高端信息服务业与小卫星、无人机下游产业、云储存等产业融合发展。广泛深入的创新合作,有力地推动了项目落位建设,也为实现“新区制造”向“新区创造”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区开工的重点项目投产后,能够形成相互拉动的良好局面,卫星产品可供新区内企业和项目优先使用,卫星产生的大量数据可通过华为云数据项目解决存储空间,另一方面,结合区域内汽车研发、光机等优势产业,能够提高先进装备项目、卫星项目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引进高端人才与项目双向衔接。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新区新引进高端人才6000余人,并积极鼓励人才与企业密切联接,支持创办、领办企业,有效带动了项目落位建设,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的良好局面。比如,全省“千人计划”的张立华,创办了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美国英特尔、高通等知名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公司出口创汇额居我省软件出口企业第二名;从美国返乡的金赛药业常务副总兼首席科学家苏彦景,成功建立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和生产平台,使金赛药业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项目加快集聚。
实施“创新券”与项目紧密联接,新区在全省首推“创新券”服务新模式,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免费向科技企业项目发放,企业凭借“创新券”,通过新区科技服务平台,可购买平台上检验检测、专利代理、高企认定、上市辅导等相关服务。日辰光电公司通过“创新券”服务方式,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制,拓展了对外销售渠道,产品向苹果、华为等知名公司供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通过实施“创新券”,新区与企业在创新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有效解决项目技术投入,促进项目发展壮大。
打造创新平台与项目有力承接,长春新区坚持把创新平台作为项目成长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北湖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摆渡创新工场、益田硅谷新城等“众创空间”,吸引各类科技研发、中小企业项目落位建设,目前,全区新建、在建各类孵化基地29个,吸引入驻企业1443家。北湖科技园已累计签约落户70个高科技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光电子科技创新基地累计入驻企业42家,被科技部认定为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围绕企业产品营销强化市场服务
增强信心提升项目综合竞争力
长春新区着眼于促进项目尽快打开发展局面,逐步做大做强,积极帮助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开拓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增强项目的综合竞争力。
推进政府采购向区内企业倾斜,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将优先考虑采购区内产品,形成基本购买力,稳固市场份额,增加经营收入。今年,将在新区11所学校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试点,一次性投资2600万元,购买泰山集团的设施及服务,目前进展顺利,争取明年在长春市200所中小学推广。同时,计划采购长光遥感卫星、无人机,温德克通用飞机以及重点医院、学校公益服务等,发挥好新区采购的带动作用,增强社会消费群体对产品的信心。
鼓励区内企业间优先采购产品。长春新区制定了区内企业产品目录,提供市场和资源信息,引导企业对接合作、共享发展,推进企业间上下游产品的联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新区的推动下,目前,希达电子为欧亚集团、长光卫星公司、长春市科技大市场等长期供货,稳固了在LED显示和照明产品领域的新区市场;长春大正博凯长期为一汽大众、一汽轿车提供工业机器人的产品服务;中能东道集团为新区职工和有关企业制定了购车优惠措施,未来新区职工和企业将优先体验到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乐趣。
围绕项目推进落实强化督查服务
健全项目建设常态化管理机制
长春新区将督查作为推动项目落实的根本举措,本着快、实、严、敢、勤的督查理念,不断创新督查机制、转变督查方式、强化督查力度,促进项目建设。
编制下发了《长春新区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98个重点新建项目、115个重点续建项目、28个重点工程进行细化和量化,逐项明确包保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具体进场、开工、规模性开工时间,以清单确定权责、划清边界,做到督查项目一表清,作为开展督查、追责有据的主要依据。
跟踪督办全程推进项目建设。对已落位项目,督促项目单位抓紧完成立项、稳定设计方案、确定施工单位等前期工作,及时协调职能部门加快推进土地挂牌、手续审批等工作,为开工创造条件;对已进场项目,督促落实临水、临电及场地平整,加快组织破土动工;对已开工项目,设立督查专员实行分片包干,每周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掌握各项目建设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督查部门对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症结,在认真归纳梳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督查专报形式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各部门解决问题时方向更准、脉络更清、效率更高。对涉及到多家单位之间衔接的负责工程,督查部门及时组织建设、规划、土地、发改及开发区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把问题分析理顺后,专报了建设性意见,促使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破解,确保了项目开工建设。今年年初以来,项目督查部门共编写督查专报31期,反馈问题35个,极大地促进新区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通过开展联动督查、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想事干事,为新区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落实“三早”行动,加快项目建设,事关全局、意义重大,长春新区将以抢的意识、拼的勇气、实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完成,为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东北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