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创新火焰”越燃越旺

24.11.2017  07:51

  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长春·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项目合作协议在北京签署……近来,长春新区“创新”喜讯频频传来。新区成立一年多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各类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火焰”越燃越旺。

  “有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长春新区科技局副局长龚莉谈到新区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如数家珍:新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截至今年上半年,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新引进高水平研发项目2个,总数达到62个;科技大市场入库科技成果20671项,技术交易额143亿元;中俄、中白国际合作产业园累计孵化高科技企业47户,年产值预计达10亿元。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累计发放科技小额贷款1.6亿元,“助保贷”为企业融资1360万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户,总数达22户,储备上市企业70余家;科技创新服务网正式开通,在全省率先推行“创新券”,运行4个月,交易额达462.1万元,促成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知识产权申报量同比增长1.4倍。人才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000余人,其中吉林籍返乡创业人才300多人;“海创联长春创业中心”落户,将作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长期协作单位,协助新区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长春新区取得的这些成绩,源自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一年多时间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多次到新区视察指导工作,并几次召开新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有指导、有激励、更有厚望,这是不断激发新区“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他们深入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打先锋、站排头”意识,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坐落于长春新区的中俄科技园经过近两年的创新发展,已初现北京“中关村”的影子,许多“小巨人”企业破壳而出,八大领域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持续发酵。行走在该园区,处处能感受到创新发展的魅力。由希达电子出品,8500平方米的LED显示和照明生产基地内,一块块播放着高清影像的超大LED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由科英激光出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内40%市场份额的激光手术设备令人刮目相看;中俄稀土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中俄超硬材料工程中心等八大不同领域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散发着“创新之光”。

  “其实,像中俄科技园这样的创新发展载体在新区有很多,它们在自身不断强大的同时,也为新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龚莉介绍说,以长春新区辖区内的北湖科技园为例,园区2012年6月成立,5年来累计吸引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2016年园区总产值达到20亿元。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新区未来将继续全力改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结构,打造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辐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