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绿园区向农业现代化再发力

13.05.2015  12:36

      “让黑土变金山,让农民的收入翻一番。”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园区提出让农民钱袋子再鼓一鼓的目标。如何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直是绿园区着力破解的发展难题。近年来,绿园区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通过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从稳粮增效、发展高效农业、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加大措施落实,强化科技服务,突出特色,提升绿色,推动了全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在2015年,这一农业发展的关键节点,绿园再次以农业现代化为杠杆,为全区农业发展注入更大力量。

      传统农业

      踏上转型升级之旅

      “同样的地,长出的东西却不一样,重要的是选对种子。”这道出了庄稼汉的心里话。种植经济作物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又到一年选种季,绿园区的农民却对选种胸有成竹。

      绿园区依仗独特的气候地理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大规模”的原则,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好土地投入产出比文章,广泛采取政策鼓励、科技示范、市场引导等措施,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也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作物结构调整不仅“”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步伐,也“”高了农民收入。近两年,绿园区通过实施“果蔬”战略,实现由传统种植业向“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的转变,原来的“低产田”也变为了“精品园”,农民的口袋也逐渐变鼓了。

      智慧农业

      科学种田促增收

      “没想到打个电话就能省下1000元农肥钱,这信息服务还真管用!”绿园区合心镇东安村张雨江口中的“电话”,实际上是我省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农民站在自家田间地头拨打一个特殊号码,按照短信提醒确认定位后,就能享受到一对一的科学施肥指导。2014年4月,这套数字化的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在绿园区正式启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定位信息提醒,农民就能收到科学的施肥配方指导信息。像张雨江家三公顷玉米地,肥量就降了6袋,节省了千余元费用,这样的变化让百姓感到很受益。按照省、市要求,绿园区于2007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绿园各个乡村早已家喻户晓,数字化种田在农民心理根深蒂固。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务农,绿园区成千上万的农民走上了智慧农业致富之路,不仅收成一日比一日好,且经济效益也跟着翻番。在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村,村民王民靠着政府扶持的资金和技术培训,带领农民研究开发了葡萄立体嫁接技术,且获得了多项专利。在王民的带动下,村里建立了苗木嫁接队、办了苗木基地、成立了合作社,实现了统一嫁接。他们利用技术,将香瓜和葡萄、葡萄和蔬菜进行立体栽培,下面是香瓜、上面是葡萄,效益翻两番。王民表示,日后,他将研究更好的农业技术,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休闲农业

      畅想都市牧歌

      每到金秋时节,随时会有过往的私家车停在合心镇岳家村某个葡萄基地的出入口。人们信步走进果实累累的园子,亲自挑选、采摘新鲜的葡萄。对种植葡萄多年的王治敏家来说,2014年的收入又超过10万元。而在岳家村,超过一半的农户都选择种植葡萄、发家致富。据绿园区合心镇岳家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整个收入上来看,它是大苞米的三到四倍左右。争取从5月开始一直到10月,每个阶段都有葡萄,每个品种都不间断,这样就获得一个非常好的效益。

      2014年,绿园区完成了以合心镇为中心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五年规划,确定了皓月清真阿拉伯风情园、春莲花卉苗木示范园、岳家私家小菜园、岳家百公顷葡萄采摘园、三间水库垂钓园、永跃国家级蔬菜示范园、新农家村君子兰观赏园、东安瓜果园、关东文化园和大营子千亩大棚蔬菜园的“十园”建设重点。绿园区凭借“一区十园”的构想,不仅为打造长春市知名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且带动了全区以农家乐为主题的观光旅游,推动了绿园区经济发展。

      现代农业的都市畅想,是绿园区传统农业的一次转型之旅。绿园区编制完成了《绿园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示范区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涉及9个行政村、58个自然屯、4万人,耕地面积4385公顷。长白公路、长春西部绕城高速公路贯通整个示范区,将成为货运流、贸易流、客运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示范区内,将建设“绿色蔬菜产业集中片区”、“鲜果产业集中片区”、“农业休闲文化产业集中片区”和“畜牧产业特色片区”四个产业集中片区,建设关东文化休闲体验区、高品质蔬菜种植示范区、优质牧业养殖示范区、绿色果蔬体验观光区、“农家乐”体验旅游区、创意农业园区和宗教文化体验旅游区七大功能示范区。整个示范区主要以发展休闲体验观光为主导的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到2017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600公顷,果树面积达到800公顷,农民人均收入年递增14%,农村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截止目前,绿园区已建成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标准蔬菜园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5个。

      精深农业

      拉长农业产业链

      延伸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是以经济思维带动农业发展的硕果。创新发展思维,拓宽发展渠道,才能带动发展。在绿园区,作为以肉牛屠宰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皓月集团是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刚刚成立两年多的皓月清真产业园区则代表了农业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这座依托皓月集团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建立的园区,园区内现有企业皓月集团已拥有从肉牛养殖及屠宰、饲料生产、熟食加工,到生物医药、皮革制品、有机肥的完整产业链条,可实现年屠宰肉牛52万头、生产饲料35万吨、生物制品1528吨,牛皮革加工74万张,并创造出一万多个就业岗位。

      在皓月集团,牛肉、牛骨、牛皮、内脏等可分别用于食品加工、生化制品、皮革制造等精深加工领域,养牛产生的粪便可以用来制造有机肥料,反哺当地农业生产。目前,皓月集团采用整个屠宰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循环之后的水用于牛舍冲淋以及绿化,这样可以降低肉品屠宰的用水使用量可以降低50%以上。同时,皓月集团是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肉牛产业链的循环加工。一条清晰而完整的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在这里高速地运转着,数以百亿计的产值就此诞生。而这一切的背后,隐含着绿园这座城区对于绿色发展、洁净工业的理性选择。

      循环农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坐落在绿园区的雪国舞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循环农业为主的企业,主要培育食用菌类。在企业的培养基地,大片水灵灵的金针菇在培养基里茁壮生长,迸发勃勃生机。该企业培养的菌类其培养基以玉米芯、啤酒糟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避免了传统食用菌生产对大量木屑的消耗,生产完成后的废渣经过发酵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传统的食用菌生产链条拉长,发展循环农业,壮大循环经济。

      随着绿园区都市型农业的不断发展,循环农业成为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近年来,绿园区不断推进循环农业发展,这些特色各异的循环农业不仅为绿园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为了做强做大循环农业,绿园区还依托东安村、新农家村和于家村良好的种植业和养殖基础,重点建设农牧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基地、沼气工程示范区、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生态养殖示范、实验培育、科技研发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