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深化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创历史最好水平

22.01.2015  11:07

  家是每个人身体与心灵栖息的港湾,我们享受在家中那种随意、安全、轻松的感觉。我们每个人拥有自己的小家,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小家组成了城市这个大家庭,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长春,也就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大家。“这几年,长春的治安好多了,我们过得很踏实,很安全”刚刚退休在家的孙大爷说出了所有长春人的心里话……

  为了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提高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把平安长春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基准,以基层平安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长春。2014年,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长春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达到94.3%,分别比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提高9个百分点,排名和得分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以基层“小平安”累积全市“大平安

  “这个窗上的黑色的小条是远红外磁条,居民只要安装‘平安E家’电子报警系统,在家中无人时启动布防模式,只要家中门窗开启,就会自动报警。”桃源社区的工作人员边说边给记者演示。

  2012年底,南关区桃源社区在长春市首开先河,引进了“平安E家”电子报警系统,此报警系统对双职工家庭或空巢老人家庭非常实用。居民只需花100元钱,再加上固定电话,便可进入该系统,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报警器就会报警,社区中心指挥平台就会显示什么地方发生危险,同时信息也会发送至系统输入的10个亲情号码中,工作人员就会在最短时间内赶往现场,为百姓排忧解难。

  即使没有抢劫等状况发生,如家里老人遇有突发事件需要帮助,也可手动报警,社区便会迅速派人赶赴现场处理。提起这个报警系统,徐惠芬很是激动。“2013年10月份,我父亲自己在家,心脏病犯了,他就自己用这个报警了,网格长看到后立刻来到我家,打了120,把我父亲送到吉大一院抢救,父亲活过来了。医生说再晚来10分钟父亲都有生命危险,所以这个系统对于我们这样白天不在家的人来说确实帮助特别大。”据了解,截至目前,桃源社区近400户居民家中安装了此系统,南关区也有近万户居民家中有了“平安E家”这个安全的守护神。

  桃源社区只是全市的一个小缩影,近年来,长春市各个基层社区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保周边百姓平安。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行“四化”社会治理模式,将全市科学划分12095个网格,在每个网格规范配备网格长、综治协管员、社区民警“一格三员”。扎实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在城乡社区推动建立“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工作站”。全面推行开发区“一委三办”组织模式。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天眼”监控为百姓打造电子安全屏障

  “推近,再推近一些,你看,中心广场上那个人喝的饮料是什么牌子的我们都能看得清,路边停着的车的车牌号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区分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几块大屏幕上时时显示着监控位置所发生的一切,画面清晰得让记者对现在的科技甚是佩服,在这些“天眼”底下想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就等待着“天眼”的惩罚吧,这些“天眼”让百姓安心,让不法分子生畏,为百姓搭起了一道电子保护屏障。

  据介绍,截至目前,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区分局安装了200万像素的高清监控探头1750个,基本实现了对南关区9条主干道的视频覆盖。南关分局通过狠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实战化应用,提高了动态环境下打防管控能力,全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2014年,全区110刑事警情1511起,同比下降26.18%;治安警情9593起,同比下降6.77%;2014年发命案9起,同比下降43.75%,破案率100%;发“两抢”案件68起,同比下降32.00%,破案率达到95.59%。

  在平安长春建设中,我市注重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围绕社会治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精心打造“治安防控六张网”。连续五年组织开展夜治安巡逻,通过车巡、步巡等多种方式,形成了24小时不间断治安巡逻网络。2014年,全市命案破案率达到100%,110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两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8.67%、6.72%、19.38%。

   积极入户走访问安于民

  在平安长春建设,提高人民满意度工作中,全市各级综治组织开展入户走访,问安于民、问需于民,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整改。建立平安月报表制度,对3大类、49项、833个平安建设基础数据进行月调度,对平安建设情况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整改。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记者:孟颖)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