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用责任抒写感动——长春市公安局宣传处副调研员刘杰的故事
认识刘杰的人都说:“刘杰就是听不得看不得贫苦百姓有困难。谁家有难事,只要让他遇上了,怎么都得伸出手来帮一把。”
1964年出生的刘杰,1981年参军,1999年转业到派出所做了一名社区民警,2002年6月调到长春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工作至今。
在新闻宣传岗位上,他不但工作出色,还默默地以一名普通党员、人民警察的身份,呼吁或亲自资助生活在城市中的困难群体,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渡难关。
2004年春节,刘杰携妻女回到老家长白县。当走进老邻居丁叔家那间低矮破旧的草屋时,发现屋里竟然连一粒大米也没有,于是他马上到市场买来米面和过年用的年货。当了解到虽饱经沧桑,但仍勤劳乐观的丁叔曾三次将欲自杀的丁婶从死亡线上救下来的故事后,他被感动了。于是,一口气将老丁夫妻的爱情故事写成了7000多字的长篇通讯。
很快,《牵手丑妻21载情比金坚》在媒体上发表了,老丁和丑妻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新浪网设立单独网页,全国5000多名热心网友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留言。
如今,丁家已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捐款20余万元。丁妻和女儿小燕子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也由过去的每人60元提高到了现在每人160元。现在,丁家不仅盖起了四间大瓦房,就连瘫痪多年的丁婶也在医生的免费治疗下,能扶着东西走动了。
2004年4月,刘杰在随警采访时,发现一名双腿残疾的老人躺在商场门前的地上吹着悠扬的“葫芦丝”。刘杰同这位老人唠了起来,知道老人名叫朱凡素,当年53岁,和一名44岁的残疾妇女相依为命6年多,在长春街头靠捡破烂和乞讨为生。
在随后的日子里,刘杰经常资助他们,并写了一篇《一条半腿撑起一个家》的通讯在媒体上发表。在刘杰的资助和呼吁下,老朱夫妇得到社会的多方关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一天,刘杰提着刚买的活鱼去看望老朱夫妇。老朱激动地拉着刘杰的手说:“刘杰呀,你可别这样,一来就买东西,我和老伴现在啥也不缺了,就等再攒些钱把婚结了,心愿也就全了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2005年2月4日,刘杰出资办了三桌酒席,并和众多好心人一起张罗着圆了老朱的结婚梦。因为老朱没有腿,刘杰背着他同新娘子走进了婚礼庆典现场,这场面感动了正在就餐的一名珠宝经销商。在得知老朱送给妻子的结婚戒指只是一个铁片后,她当即安排员工回到店里取来一枚价值3500多元的金戒指送给了他们。
1998年3月的一天,刘杰收到一封来自长春市第18中学的来信。写信的女孩是该校初三·二班学生李晓菊。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当时只有13岁的晓菊成了“小家长”,她带着弟弟、妹妹借住在二姨妈家的煤棚子里。
看完晓菊的信,刘杰哭了。他放下手头的事,骑上自行车赶到了18中学。刘杰向学校老师和领导介绍了李晓菊的家庭情况,并一同来到李晓菊家中——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小煤棚子里,墙上挂着白霜,墙角下堆放着几个生了芽的土豆。方老师说,李晓菊是班级的班长兼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听着老师的介绍,刘杰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00元钱,放在晓菊手里。
三天后,刘杰又利用休息日,买上两袋大米送到晓菊家,并将晓菊姐弟三人的情况以《小家长的一天》拍成摄影故事在一家报纸上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松原市的一位生意人专程赶到长春,给晓菊姐弟租下两间正房,临别前还留下了1500元钱,当作晓菊姐弟三人的生活费。
在随后的日子里,晓菊姐弟三人不论有什么困难,只要找到刘杰,他都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1998年秋天,晓菊考取了一所财会学校,但每年1700元的学费却难住了她。刘杰得知后,立即找到学校领导,将晓菊家的特殊情况反映给学校。看到报纸上的报道,校长当即免除了晓菊的一半学费。刘杰握着校长的手连连道谢,并给晓菊交上了850元的半价学费。
刘杰只是一名普通民警,一个月只有3000多元的工资,妻子的工资也不高,女儿正在读大学,家中还有生病的老父亲,家里的生活并不宽绰。但多年来,刘杰却拿出两万多元资助李晓菊姐弟三人读书。
刘杰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2004年,他被吉林省慈善总会评为“慈善宣传优秀个人”,并吸收他为该会理事。入警16年来,他8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被评为长春市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春市优秀人民警察和长春市公安局爱民模范。
这就是刘杰,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用自己的责任抒写着平凡中的感动,用担当温暖着无数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