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01.10.2016  06:43

  畅达、绿色、高效、舒适的“公交都市”是全球各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现代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样,这也是最幸福城市长春的选择。2014年以来,长春紧抓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难得机遇,坚持优先发展战略,践行公交引领城市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公交发展制约瓶颈,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自此,长春城市公交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截至目前,长春市共有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23户,公交从业人员12000多人,公交运营车辆4336台,折合481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3标台;共有公交线路242条,公交线路总长度为4882公里,公交站点14300个,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74公里,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83%;约65%的线路为一元一票制,刷卡率超过35%;公交专用道36条、单向里程147公里;2015年公交日客运量214万人次,公交车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41.2%。

  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由5条地铁和3条轻轨线路组成,呈放射状线网布局。其中1、2、5、6、7号线是地铁线,3、4、8号线是轻轨线,规划线路总长度为301公里。轻轨3、4号线已经建成并运营,全长47.58公里,现有轻轨营运车辆45辆,日客运量达20万人次;地铁1号、2号线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地铁1号线已于8月11日实现洞通,在9月30日前将实现全线贯通;地铁2号线已有4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线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45%。

  打造“公交都市”,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长春市交通运输系统重点工程之一,更是“民生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在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统筹、强力推进下,在各城区、开发区及市直相关部门步调一致、协调配合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公交都市”的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实施规划引领工程。 编制了《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个总体规划和《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2个专项规划,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打牢了基础。

   实施网络优化工程。 制定了《长春市新开发区域公交线路调整方案》,部分线路已经上线试运营;启动居民交通出行调查前期工作,按照全年客流的分布特点;委托市规划院启动《长春市地铁1、2号线沿线常规公交调整计划》编制工作和《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修订工作。完成了54路有轨电车线路升级改造和55路有轨电车线路扩建工作;调整常规公交线路15条,开辟社区巴士6条,开辟高校集中区定制公交线路2条;邀请权威专家对长春市快速公交(BRT)建设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实施场站设施建设工程。 地铁1号线完成主体土建工程9月底试通车,地铁2号线2017年末通车,北湖快轨正在进行桥梁和高架站台建设力争明年底通车;长春站南广场综合换乘中心预计2018年末投入使用;长春南、长春东、长春西站北广场3个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龙嘉机场综合换乘中心已开工建设;完成了南部新城、北亚泰两个公交运营场建设,各城区、开发区落位建设公交首末站20处。

   实施公交提速工程。 设置公交专用道48.9公里,初步实现成环成网;轻轨3号线5处平交道口、15个重要交通节点安装了公交优先信号设施;设置侵占公交专用道固定抓拍装置43套,公交车载抓拍装置30套;完成了北京大街、民康路等108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建设。

   实施智能公交建设工程。 开发了掌上公交手机APP,用户突破50万,市民乘车实现由被动等待到精准候车;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系统、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交通一卡通中心、12328投诉服务中心等7个系统和2个中心年底前投入使用。

   实施绿色公交工程。 不断加大公交车更新力度,2014年以来共更新、新增公交车辆1056台,目前全市公交车清洁能源车辆占比80%,新能源车占比3%,去年年底淘汰了全部黄标公交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完成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151台,今年计划完成推广80台。

   实施运营服务工程。 建成了年考试能力达到7万人次的智能化、规范化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中心;在公交、出租、公路客运三个行业深入开展“争文明岗位、创文明车队、树文明企业”服务创建活动;公交集团公交车全部布置了主题文化车厢;在20条线路、850台公交车上实现了WIFI覆盖。

   实施机制保障工程。 今年,长春市将出台《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实现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投入、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性安排;目前正加快推进全市公交行业体制改革,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范运营、科学补贴的行业发展新机制。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三五”期间,长春市交通运输工作将坚持以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为主线,加快推动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力争到2018年,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要由现在的41.2%提高到60%以上;公交车正点率要由现在的60%提高到95%以上;高峰时段公交车运营时速要由现在的不足7公里提高到16.6公里以上;公交车进场率要由现在的不足20%提高到70%以上;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要由现在的不足2%提高到10%。全面建立起线网设计更优化、运力投放更科学、服务品质更优良、市民出行更便捷的城市公交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寒地特征、长春特色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重点建设“六个公交”:

   构建综合换乘体系,建设“便捷公交”。 努力打造城乡统筹、融合衔接、换乘便捷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体系,构建与客流需求相匹配、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场站布局,加快建设长春站南广场、龙嘉机场等一批综合换乘枢纽,实现城市中心城区、新城区及周边组团客流综合换乘。在南部新城、净月、高新、经开等区域加快建设一批公交运营场、首末站,解决公交车停放、维修保养及司乘人员休息问题。

   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建设“快速公交”。 解决公交路权及信号优先问题,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道路上要全部设置公交专用道,加大对违法侵占公交专用道车辆监管力度,在公交客流量较大且有条件的主干道、重要节点进行公交优先通行信号配置。解决公交线网优化问题,加快对常规公交线网布局进行优化,打造公交客运走廊,开辟短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解决公交车无障碍停靠问题,结合城市道路新、改建工程,在具备条件道路都要建设公交港湾式停靠站,进一步提升公交通行效率。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建设“舒适公交”。 实施温暖公交工程,新建枢纽场站要配建暖车库,尝试设置封闭式候车室,努力实现“暖停车、暖候车、暖乘车”。实施文明公交工程,深入开展行业文明服务创建活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公交文明服务创建机制。实施文化公交工程,持续抓好主题文化车厢建设,着力打造以文明出行、文明服务为主题的文明公交体系。

   加快公交车辆更新,建设“安全公交”。 把好车辆关,加大车辆更新改造力度,每年新增、更新公交车不少于500台以上,着力突破对民营公交企业车辆投入的机制体制障碍,重点解决民营线路、合作经营线路车辆破旧问题。把好防控关,落实公交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实行公交安全防范定期培训及演练制度。把好人员准入关,提高长春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资格的标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大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智能公交”。 加快建设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和出租汽车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率与管理水平。开通城市“交通一卡通”,努力构建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统一结算平台。完成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建设,逐步整合共享公共交通、民航、铁路、水运、公路等各类运输信息资源,搭建综合性交通信息管理平台。

   积极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方式,建设“绿色公交”。 加大绿色能源公交车投放力度,优化公交车辆结构,主动选择适应严寒气候条件的绿色能源公交车辆,增加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在公交、出租、公务、物流、环卫和邮政等行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配建相应的充电站、充电桩,积极培育市民应用市场。积极发展慢行交通,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