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展现“新姿态”转出“新活力”

26.05.2017  07:46

  工业,长春的立市之本、发展之脉、稳增长之基。在举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今天,作为全省发展的领头羊、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核心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长春工业在全市、全省肩负引领创新转型重任的同时,更承担着在“中国制造2025”中先行探路的国家战略使命。

  转型升级新突破,引领振兴开新局。在吉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工业“打先锋”“站排头”的省会长春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省委“三个五”战略,瞄准全市打造经济量级、城市能级等“五个升级版”,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在加快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继2016年一季度实现由负到正的增长,长春工业经济一路攀升。2016年,长春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29户,比2011增长320户。规上工业总产值9278亿元,比2011年增长2273亿元,年均增长5.8%。工业增加值2332.2亿元,比2011年增长582.8亿元,年均增长5.9%。全市工业总量、增速及工业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东北四市首位。今年1月至-4月,长春工业再创新高,工业产值累计完成3350.8亿元,同比增长9.2%,增加值累计实现863.1亿元,同比增长8.2%。

  在依然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下取得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新突破,长春市得到国务院的肯定。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直辖市辖区”,长春名列其中。

  面对转型发展重任,统筹全省经济大盘,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要求长春必须强化“打先锋”“站排头”意识,多行“表率”“领先”之举,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围绕全省项目“三早”行动,省长刘国中在长春调研时指出,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落实国家战略和全省部署,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指出,要扎实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快推动长春工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具有长春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市长刘长龙要求全市不断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进工业创新发展、优化提升、提质增效。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长春综合运用政策、资金、改革、服务、载体等举措打“组合拳”,先后出台了《2017年长春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实施计划》等一批政策意见,为全市工业转型发展制定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提速前进。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抓,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并重,要素空间与众创空间并拓,电商平台与服务体系并建,今日长春,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大数据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面向未来,长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晰了转型思路和方向:围绕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根本,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以“两化”融合为支撑,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以项目招商为抓手,对接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扶持方向和长春工业发展要求的重点项目,引进战略性投资者;以园区基地为载体,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工业发展向市场体系健全、宏观调控改善、内需外需协调转变。同时,重点实施支柱优势产业振兴、新兴产业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国资国企改革和互联网+提速等六个攻坚战,力求支柱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国资国企改革、互联网+提速等六个突破。

  以创新转型为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格局中打造长春特色工业系,长春,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全面展现出新活力、新姿态。

  转型升级是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对于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而言,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围绕这一共识,长春市委、市政府面对新常态下的压力与挑战,坚定不移打好工业转型升级“组合拳”,以一系列创新举措奋力突围,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新突破。

  2016年,长春工业投资、规上工业产值和利税三项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0%、8.6%、5.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8%,地方工业占比达到57.4%,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8%;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28.2%……

  创新发展,攻艰克难,长春工业全面呈现出发展新格局、新活力,新姿态。

  转型新姿态——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继续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全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几年来,转型升级中的长春致力打破汽车产业“一柱擎天”、传统产业占大头的格局,以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推动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长春在瞄准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汽车,加强零部件配套和汽车服务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的同时,加快了粮食深加工和畜禽肉蛋米等特色资源转化步伐。在轨道客车产业方面,亦在研发制造的同时建设检修基地,发展协作配套产业。

  东北工业集团收购美国德尔福汽车接收系统业务,一举跨入汽车尖端电子领域;吉林通用机械收购德国凯撒公司、洪泽尔公司、法国C2FT公司,组建欧洲研发中心及零部件加工基地……传统企业并购重组的成功实施,大大加快了全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

  成立一汽集团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办公室、支持长客股份公司“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推动大成集团搬迁改造和实现重组;“抓大扶小”,培育百强民营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格局……

  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齐头并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春工业结构中占据更加抢眼的位置。今年1月至-4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577.8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高于全市增速5.4个百分点,高于传统产业增速5.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809.7亿元,同比增长2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装备四大领域齐头并进。特别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依托长客股份公司,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专业化高速车制造基地。

  作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国内最大的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长春集聚着吉大、师大、农大等99家院校和科研机构,42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打造出2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吉林省名牌产品和10个吉林省著名商标。

  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园区优势,长春全面促进光电子、汽车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的全领域发展。目前,全市已有5家光电信息企业在主板上市,20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今年年初,长春斯纳欧软件有限公司通过了CMMI5级认证,填补了全省空白。

  一汽客车、一汽新能源、北车电动车等3户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基本形成了量产能力,并呈现多品种、系列化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长光航天航空信息产业园、高新区汽车电子产业园、净月光电信息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长春形成了以三大通信运营商、华为、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大数据计算、存储、服务、分析、应用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集群。

  发展新姿态—— 项目建设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项目建设是稳增长的“压舱石”、调结构的“节拍器”。围绕全省项目“三抓”和“三早”部署,长春通过在谈项目抓落地、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为全市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2年至-2016年,滚动实施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680项,总投资5860亿元,已有208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占77.8%。五年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284亿元,其中,技改投资6036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65%。2016年,完成工业投资231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390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60.2%;民间工业投资2067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89.5%。

  今年,长春市主抓100个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型项目、100个重大创新型项目和100个两化、两业融合发展型项目,建立了2017年度“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库,前期入库项目542项。目前,全市在建施工3000万元工业项目669个,较去年多1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6个,比去年多72个。“吉林一号”卫星、工业机器人、LED及OLED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产业化,一汽大众Q工厂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同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推进一汽-大众年产30万辆奥迪Q系列整车、通用机械德国工业园、泰国正大1亿只肉鸡屠宰加工、富士康新材料产业园等4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全力推进60个新增亿元以上项目投产,重点推进60个重大谋划项目。着力推进康宁杰瑞单体克隆抗体、无人机、吉林一号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大数据中心、聚乳酸、工业机器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成长新姿态—— 开发区、园区领跑全市加快转型

  开发区一向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围绕全市转型升级总目标,长春市通过整体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推动全市开发区形成主导产业各异,产业集群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6年,各开发区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主基调,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长春新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长吉图高端服务业发展轴,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健康养老产业基地等“两轴、三中心、四基地”发展格局。

  经开、净月、汽开等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也全面创新产业体系,加快特色园区建设,为吸引项目,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全新载体平台。

  为进一步打造产业集聚优势,长春在建设打造特色园区上狠下功夫,推动开发区与央企共建产业园区,以及与俄罗

  斯、德国、韩国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重点建设了航天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10大新兴产业园。目前,航天信息产业园主体建筑框架已经完成,未来将形成年产30颗卫星、300架无人机的产能;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已引进25个项目,拥有2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中德工业园完成了4个园区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光电智能装备产业园、大数据等园已经粗具规模……

  跨越新姿态—— 创新驱动为转型插上腾飞之翼

  创新是转型发展的动力源。围绕到2020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建成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这一目标,长春力谋“”和“”两篇文章。

  抓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用金介“七位一体”云平台建设,全力打造长东北科技中心、北湖科技园两大载体和企业技术中心、行业中试中心、公共科技服务中心等三类中心、八个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抓好产业创新,围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抓企业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科英激光、希迈气象、新产业光电、迪瑞医疗、光华微电子、金赛药业等一大批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

  打造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力以赴推进国家级“双创”综合性示范区建设,突出长春“双创”中心集聚区和多基地建设,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推动科技金融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各类科技园发展,推进“双十”和“三百”工程。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6户。2016年,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达453家、主营业务收入376亿元。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与长春浪潮公司合作创建的长春工业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即将正式运营。与一汽富晟集团和清华大学等合作,谋划成立长春智能制造研究院,深化清华大学的产学研成果转化、工业大数据业务研究及市场应用推广、智能制造自主核心软件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以及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服务新姿态—— 政策扶持为转型升级注入源源动力

  良好的政策是企业发展的活力剂。近年来,长春围绕落实国家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稳增长的系列政策意见和举措,制定出台《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务院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今年出台的《关于打造千亿级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做大做强汽车、农产品加工现有两个千亿级产业,打造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大数据等六个新的千亿级产业,推动工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东北亚区智能制造基地。

  产业升级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年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10亿元、50亿元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和500万元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至2亿元,且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于50%的技改项目,按实际投资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对固投总额超2亿元的,按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

  创新驱动政策。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在长首次实现产业化的,按产业化过程投入的1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对企业研发的重大创新型产品且当年产值首次突破1000万元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助;对新获批的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

  产业集群政策。对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在优先享受市级奖励、补助额度上再增加10%;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首次达到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县(市)区、开发区,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0万元和1亿元奖励,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引智引技政策。对带技术、带项目在长领办、创办企业的高校院所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研发经费资助。对企业引进掌握世界一流成果和技术的创新团队,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资助;对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支持。

  财政扶持政策。2015年,长春对工业企业及民营企业专项扶持资金6.4亿元。2016年,尽管财政收支压力巨大,专项资金预算仍达5亿元。同时,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和基金,并将工业发展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和科技专项资金整合使用促进中小微企业成长。成立长春市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着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

  以工业主导发展、以工业扩张总量,长春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市党代会报告解读之十八: 新兴产业规模化引领长春发展新高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机制”驱动项目快跑
  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经开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内容要求。长春经开区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为:到2016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率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均达到20%。围绕这一目标,该区全面推动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确定了园区建设四大主要任务,分别是加强产业低碳化发展、加强能源低碳化发展、加强低碳管理和加强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同时确定了支撑该方案的62个重点项目。截至2016年底,该区已全面完成既定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率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均达到20%。重点支持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预计达产达效后可节约标准煤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长春市人民政府
大学生黎海网购毒品 掺进奶茶给室友喝
“海淘”到新型毒品又不敢自己用,北国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