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女孩离家数年每月写家信 父母如获至宝珍藏

10.02.2015  10:43

  

代女士一字一句地读小女儿刚刚寄来的信。

  

每月给父母写信的何莹莹。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那首老歌《一封家书》曾拨动了多少离家之人的心弦,在手机不离手、微信不消停的今天,您有多少年没有提笔给父母写信了?

女儿未归一封家信先寄到

快过年了,今年的春节来得晚些,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早已归心似箭。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作的25岁的 长春 女孩何莹莹特别高兴,她终于买到了15日从石家庄到长春的火车票。

“刚买到票我就给老爸老妈打了个电话。”何莹莹说,今年过年她能比别人多休10天的年假,爸爸妈妈得知这个消息后别提多高兴了。打完这个电话,算了算日子,距离放假还有很多天,她决定先写封信寄回家。

“还有那么多天才能回家,我的信可以先到家让老爸老妈高兴高兴。”何莹莹说,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体弱,父母因此对她多一些宠爱,吃得少了不行,穿得薄点儿要管。也正是因为这样“密不透风”的爱使她更加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填了西安的一所大学,远走高飞。

开始两个月的大学生活她觉得自由又开心,但渐渐的开始想家了。从西安到长春路途遥远,除了寒暑假,短暂的假日只能在学校度过。

“那时候想家想得晚上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有些话打电话又觉得说不出口,我就想到了写信。”何莹莹说,每当想家的时候,她就铺开信纸,思家之情在笔下尽情流淌,每次都能密密麻麻写上两三页。平时打电话不好意思说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亲亲”“爱你们的女儿”等肉麻的话,到了纸上就变得特别自然,而且这些肉麻的话父母似乎特别喜欢读,每次接到信马上乐颠颠地给她打电话说收到了。

大学毕业后何莹莹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作,距离长春仍很远,而且工作后只有国庆节和春节的假期稍长一些。于是她将写信的习惯坚持下来。每个月发了工资她就买礼物给父母寄回去,当然,洋洋洒洒地写上两三页家书夹在邮包里一并寄回也是必修课。

女儿来信父母悉数珍藏

7日10时许,长春晚报记者来到位于春城大街与春和南胡同交会处的华翰四季小区何莹莹的父母家中。

“老闺女这些年写的信我都留着呢!”何莹莹的母亲代女士说,每次收到来自石家庄的邮包,她都马上放下手里的家务活儿,先一遍一遍地看信,看完了放到床头柜的抽屉里,晚上躺在床上想孩子睡不着了再拿出来看看。

“她爸嘴硬,每次老闺女来信,他看完了故意装做不在乎的样子把信扔在一边。”代女士说,老伴嘴里不说想孩子,其实比谁都想,每次看完信他的话就特别少,要么穿上外套出去溜达,很晚才回来;要么就把自己关到卫生间里抽烟。

代女士告诉记者,大女儿读大学、工作、安家都在本市,平时一家三口常回来。唯独小闺女走得远,一年只能回来两次,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外,她和老伴格外惦记。代女士说着拿出一个盒子来,打开枣红色的盒盖,里面装得满满的。有一本《哪吒闹海》小人书、一张贺年卡,剩下的全是何莹莹的家书。“这本小人书是老闺女识字后他爸给她买的第一本书,这张贺年卡是她上小学时送给我的。”代女士笑着说,她还记得当时老闺女说这张贺年卡上的美人长得像妈妈,所以买下来送给自己。那时候她特别高兴,还把这张贺卡拿到单位去跟同事炫耀过。

记者在征得代女士同意后翻看最上面的两封信。信的开头都是“亲爱的老爸老妈”,落款都是“爱你们的二丫”,字里行间还画着笑脸、微笑的嘴和饺子旁边流口水的表情……再细看信的内容,俨然一个大人在叮嘱孩子不要自己擦天棚、不要自己擦油烟机、也不要自己出去办年货等,要等她回来一起干……

代女士说,老闺女并不知道自己珍藏着这些信,她想等过两年老闺女结婚生子了,等外孙子长大了,把这些信给外孙子看。

一纸家书满载亲情

曾几何时,我们坐在那盏透着黄色光晕的台灯下,铺开信纸为家乡的爸爸妈妈写一封家书。那些惯用词语“见字如面”“纸短情长”,那种浸透着时代记忆的“展信海阔天空”最适合遥寄相思之情了。动动手指,微信短信铺天盖地;点点鼠标,天涯咫尺;屏蔽了老爸老妈的唠叨,阻隔了与老爸老妈的联系,还能有几人会静静地坐在桌前,提笔给最亲的父母写上一封温情的家书呢?几张信纸、一个邮戳,哪怕字迹潦草,哪怕三言两语,这份沉甸甸、历久弥新的亲情却是无法替代的。

长春晚报记者 何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