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争做现代畜牧业排头兵
目前,我市正在规划建设智慧畜牧综合服务平台。借助这一畜产品可追溯平台,将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畜产品追溯,形成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促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围绕发展结构高效型、环境友好型、质量安全型、服务社会型畜牧业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现代畜牧业体系,开始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转变。目前,我市畜牧经济总量占全省畜牧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6.5%,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经营性收入的一半左右。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产业布局:调优 调新 调绿 “我们送检的肉类产品,经对照国内及国际标准进行20多项跟踪检测,完全不含抗生素,且氨基酸含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同类产品。”长春市畜牧总站负责人表示,我市总计2万头生猪的“无抗养殖”试点已实验成功,“无抗养殖”全面推广。 以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为抓手,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是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为此,我市调优畜牧业发展布局,城市主要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电商、交易平台等畜牧服务业;近郊发展畜牧加工业;农村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业。调新产业结构,突出二产带动,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调优产品结构,猪、牛、鸡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数量、做优质量;鹅、鹿、兔等特色产业着力开发新产品;需求旺盛的乳、羊等产业继续扩大总量。推进养殖业由传统饲养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由数量扩张向数质并重内涵型增长转变。 经营体系:集群化发展打响品牌 皓月清真肉牛产业园区、双阳梅花鹿产业园区和农安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三个百亿级加工园区已开工建设,北起乌金屯、南至兴隆山102国道的畜产品加工产业带已具雏形……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个畜产品项目开工建设,固定资产到位资金预计可达8.2亿元。 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力度,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融合发展,大力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培育地域畜产品商标品牌。重点巩固中东清真肉品市场,扩大东南亚、拉美国家的牛肉、鸡肉市场,开拓俄罗斯、欧盟的猪肉、鸡肉市场。 “大力发展畜牧产业联盟。鼓励引导域内外养殖、加工和营销企业,积极推动涉牧中小型企业联合、融合、整合,组建企业集团和产业发展联盟,打造技术经济紧密合作的企业集群、产品集群和现代物流集群。”市畜牧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培育新型生产主体为切入点,推进畜牧业组织形态优化。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组织”等有效模式,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生猪、肉牛、奶牛、肉鸡、梅花鹿等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互联网+”在畜牧业各领域的集成应用。 加强保障:安全与增收并重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广生态化养殖技术,推进清洁化生产,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疫病防控、生产安全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不断完善现代畜牧业安全保障体系。今年年初,榆树市、德惠市和市本级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我市无疫区建设取得实效。同时,我市引导、帮助农民规避畜牧业面临的自然、市场、社会和生产等风险,力争实现生产安全与农民增收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