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九台电力巡线人 每天寒山走上万步

28.01.2016  13:08

天越冷越要看得仔细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兰洋

新闻提示

在寒冬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这座城市默默地奉献着,公交车“守夜人”如期走上凛月下的公交,环卫工用扫帚顶着寒风上路清扫,女交警穿着大大的鞋子套着两双袜子,在冰冷与尾气中,把自己的十字路口打理得井然有序,在市区的寒冬里,他们是最美丽的人。但是同样美丽的人不只在市区内出现,在城市周边的山上,同样可以寻得美丽的身影。

1月27日,农历的腊月十八,在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子镇古榆树村南边的山坡上,独属于北国的寒风狂刮着露出雪面的枯草,一排排脚印可以看出积雪的深度。雪地上的脚印是两个人留下的,爬山涉水是他们的工作,像这样的行走,多年来他们从未断过,一天15000步丈量着他们脚下的距离,他们还有个平凡的名字,电力巡线人。

8个人往返长春九台之间

27日8时30分,长春市市区温度-20℃,记者走上一辆吉普车,去往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子镇古榆树村,此行的目的,是要走近电力巡线人的工作。

9时40分,记者到达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子镇古榆树村村南头的山坡上,看见了在该处巡线的周海玉和郭健凯。“先把这个大衣套上,一会儿咱们上山,穿你这小羽绒服,没几分钟就得被打透。”周海玉拿给记者一件军大衣,衣服有些破旧,但穿在身上着实非常暖和。

“我们班组一共有八个人,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往返于长春和九台之间,我们每个人一天都要走八公里左右的路,大约一天得走上15000步,很多时候,我们要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饭。”周海玉说着,把记者拉上一个小坡,记者的“巡线”之路也随之开始。

照相机每天都会随身携带

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雪景,苍茫,是记者唯一能够想到来形容这里的词语,在蓝天和白雪强烈的对比下,一座座支撑电线的铁塔静静的耸立。走了几步,记者的脸部有些不适,看一眼周海玉的脸,已经通红一边,艰难行进几步,走到了铁塔之下,周海玉拿起斜挎的背包,里边有油笔和记事本,记事本有些陈旧,翻开,是密密麻麻的黑字。郭健凯也拿出了望远镜,仰视铁塔尖的情况。

“你这包里还有啥宝贝啊?”记者见周海玉记录一些文字又把笔和本放回背包,便对他的包产生了些许的好奇。“这里是我们工作会用到的全部东西,小郭那里还有一个照相机,只要发现了问题,他就会拍下来。我这里还有一个扳手,发现松动的螺母,没超过三米的,我就直接拧紧,同时我包里还有一些螺丝和螺母,供不时之需。”周海玉展示完自己的宝贝,因为说话时没有走道,也打了一个寒战。

天冷用身体给望远镜取暖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左右,周海玉和郭健凯已经检查了四五座铁塔,因为记者脚步比不了专业的巡线人,有些拖了他们的后腿。

“不适应了吧,这几天还不太冷,要是前几天,你十分钟都走不下来。”周海玉说,前几天气温极低,在山上,更是冻得嘎巴嘎巴的。但是,在极寒的天气下,最先不适应的并不是人,而是仪器。“你看这个望远镜,天冷那几天调焦距的轮都会冻得拧不了,那时我们就解开大衣,把望远镜放进怀里,用我们的体温给它取暖。”周海玉还说,天冷时,随身的油笔也会被冻得写不出字来,这时他们就要一边哈气,一边写字。

“线路沿线地形复杂,人迹罕至。远远望去,中间的开阔地上堆积着雪,表面看似一马平川,脚下却有深有浅,雪深的地方足有齐腰深,浅的地方也没了膝,一不小心就会跌倒。有时我们走到这里,索性挽着胳膊往前走。”周海玉说,对于他们来说,崴脚脖和“坐屁墩儿”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午餐不带水每人一块饼干

走着走着,已经时近中午,因为上山不能负重太多,周海玉没有带水,嘴唇有些干裂,口渴了,就用舌头舔舔嘴唇。这时郭健凯有些饥饿,拿出两块饼干,与周海玉一人吃一块,这是他们的午餐。“再有一个多小时,估计今天的工作就完成了。”周海玉说。

国网长春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副主管王吉文告诉记者,温度越低,巡线就要更仔细,输电运检室的员工肩负着全长春分布在2万平方公里大地上3000公里高压线路的安全运行,每一条高压线路带动的是一片区域的可靠用电。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常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