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为老城区植入“发展基因”
城市建设刚刚翻过“两横三纵”这一页,一场“以群众所想、所盼、所需为导向”的旧城改造悄悄拉开帷幕。这次酝酿已久的改变,终将呈现的是长春迈向新高度的一次演进:唤醒城市记忆,完善城市功能,注入文化元素……
长春:为老城区植入“发展基因”
——姜治莹调度推进旧城改造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侧记
26日,工人在吉柴小区装点花坛。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旧城改造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让众多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赵大林 摄
三环以内,166平方公里的旧城,在2016年的夏天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造;居住在这个区域里的200多万市民的生活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考察调研,剖析现状,制定方案……一次次现场调度,一次次专题研讨,终于将全市旧城改造计划推出了起跑线。从长春拖拉机厂旧址改造到长江路商业街转型升级;从标准化街路打造到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从地上建筑物修缮到地下管网改造……一批又一批工程相继开工。
“一座城市,新城区当然要流光溢彩,旧城区也决不能暗淡无光,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必须协调互动、相得益彰,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26日,市长姜治莹来到部分旧城改造工程现场,查看进度,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就将旧城改造工作推向深入进行调研。他要求,旧城改造要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心组织。要坚持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求快,坚决防止为了进度忽视质量。要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干一件成一件,让每项工程都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让整个旧城改造成为精品积累的过程。各部门、各城区要协作配合、统筹推进,切实把旧城改造与国家卫生城复审迎检以及国家森林城、历史文化名城、公交都市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使各项工作良性互动、相互支撑、一体推进。
留住“工业文明”,守住一份敬意!
35栋厂房,占地27万平方米,长春拖拉机厂旧址——一处经典的长春工业遗存,历经58年风雨,如今何去何从?
姜治莹一行来到长拖旧址废弃车间,详细了解长拖旧址的改造规划。
一份“长拖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为这片被成排的参天大树和破旧厂房占据的宝地带向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以影视、汽车等具有长春标志性产业特征的文化主题为亮点,通过功能植入,打造地标性长春时尚文化聚集区”。 而在二道区东新路约5.4公里的沿线范围内,除长拖旧址外, 还有市化工五厂旧址等一批工业文化遗迹,以工业遗存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线打造文化历史街区的计划已经启动。
“城市历史文化塑造”是全市旧城改造题中应有之意,目标是深入挖掘长春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街区。
“工业文明是珍贵的城市记忆!”姜治莹说,长春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有悠久的工业历史,长拖旧址等工业遗存记载了长春工业文明的发展,在旧城改造中要保护好,留住城市记忆。要汲取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先进经验,高标准规划设计,把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长春市民喜爱的景观、城市独有的名片,告诉人们长春从这里走来,走到现在,走向未来。
正在进行的长江路商圈及历史街区改造建设。
给百年老街插上腾飞的翅膀!
长江路商业街,432米, 107年。有故事,有辉煌,有沉浮……所有的记忆和怀念,等待着一次深情的唤醒。
打造长江路商业步行街的“升级版”,让百年老街焕发青春。在此轮旧城改造中,长江路无疑是全市列入改造计划的10个商圈中最令人期待的那个。
“长江路商业步行街是长春珍贵的记忆。”姜治莹一行来到长江路步行街时,街路两边正在进行管线施工、牌匾重装,百年商街整体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群众对商圈的需求,已远远不止购物。从物质消费到精神需求,要求商圈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如何找准转型的切入点?如何实现商圈发展动能的转换?
视察长江路时,姜治莹特别强调,很多长春人都有“长江路”情结。长江路改造要兼顾商业业态的发展,还要增加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内涵,要结合东北民俗和历史文化,将长江路商业步行街打造成传承历史记忆的金街。
你的愿望,我们努力的方向!
姜治莹此次调研的第三站是吉柴小区。在近年来的市容综合整治过程中,这个始建于1952年的住宅小区的历史街区面貌得以恢复。此轮提升改造包括硬铺装、景观设施、绿化、下水疏通等多个项目。
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吉柴历史街区环境提升工程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全程邀请小区居民参与。“道路方砖哪个好”“停车泊位怎么施划”“下水疏通怎么改”等,广泛听取居民意见。
居民的愿望,就是努力的方向。
在吉柴小区,姜治莹现场研究解决小区内供热管网和高架电线的安置等现实问题。他充分肯定了旧城改造与历史街区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让城市记忆与百姓生活相得益彰。
吉柴历史街区环境提升工程只是我市老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155个住宅区、2013栋老旧楼宇将完成建筑本体、绿化景观、静态停车、灯光照明、公用管线等综合整治,目标是“环境明显改善,功能显著提升”。让旧城改造带来的幸福感,像阳光一样照进千家万户。
如何才能更美好?
实现了城市基本功能后,如何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长春选择给老城区“精装修”,为老城区注入新的“发展基因”。
姜治莹一行来到长春大街实地检查精细化工程进展。这条全长2530米的道路,今年将进行全面修缮:对既有沥青路面铣刨罩面、对既有方砖进行改造调整、更换地下管网、处理局部积水点、调整中央分隔带边石……
这只是今年计划大中修的154条街路之一,截至目前已有36条完工。
不只如此,今年我市还将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进行巷道改造;计划对西安大路、南湖大路进行公交车道彩化、增设港湾式停靠站……这些人性化设计的精细化工程,将使城市更加精致,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旧城改造如何多出精品、少留遗憾?姜治莹在调研中作了如下阐释:
——要突出以人为本原则。把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改善人居环境、增进市民福祉、提高宜居水平上来,一切以群众所想、所盼、所需为导向,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交通秩序整治、街路绿化亮化,哪些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就从哪些问题入手,真正把工作的成效体现到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提升上,体现到群众得实惠、更满意上。
——要突出系统改造原则。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环境”,既要抓好楼体立面整饰等外在改造、街路牌匾清理规范;也要抓好地下管网改造、架空管线的清理和入地改造;还要抓好市政主要道路的维护改造、设施配套,提升城市次干道、人行步道等标准品质。要尽可能不留空缺、不留遗憾,真正使长春的旧城区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要突出文化优先原则。各方面要切实增强文化使命感,要像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重庆“磁器口”改造那样,切实把传承城市文脉摆在突出位置,用好旧城改造机会,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修复,对体现地域特点的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同时对长春城市精神、关东文化都通过适当的建筑和形式来充分展示。
——要坚持群众主体原则。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旧城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需要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各级基层组织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广大媒体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旧城改造的重要性、必要性讲清讲透,让全市群众在感情上认同、在态度上支持、在行动上配合,真正激发起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共享改造建设成果,共同开启幸福长春建设的新篇章。本报记者 苑丹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