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客打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
2015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在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总装车间,与长客工人亲切交谈,与新一代高铁工人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高铁动车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殷殷嘱托 化作前行强劲动力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技术一流的高速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近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京沪高铁、兰新高铁、哈大高铁等对技术含量要求极高的高铁线路上运行的高速动车组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装配一车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所到的车间,曾令诸多世界轨道装备领域的专家感到震撼。在这里,大型气垫船正稳稳地将一个个高速动车组车体移至工位上,数十辆车体同时进行总装……
两年间,总装车间并没有变化,但是这里的工人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时刻鼓舞着、振奋着长客人,凝结成长客人不懈前行的巨大动力。
王刚是总装车间的工人,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位上紧张地布线,细致地检查每个镙丝、每根电线。回忆起总书记视察当天,他仍然十分兴奋。“当习近平总书记步入总装车间的那一刻,车间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所有人都特别激动,大家齐声高喊‘习总书记好!习大大好!’”王刚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缓步走到我们中间,与大家一一握手。总书记特别和蔼可亲,当时我们只有高兴,一点都不紧张!”
王刚指着一块写有“工艺文件‘一口清’汇报地点”字样的牌子告诉记者:“我们就是在这个工位向习总书记作的汇报,这个侧影就是我。习总书记连说了三声好,还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当时我们都信心满满的。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为来宾介绍工艺文件‘一口清’的专门汇报点了!”
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接触成为王刚生命中最灿烂的记忆,也给他的人生带来改变。“当习总书记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岗位,一定要把工序做好,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镙丝钉都要认认真真地检查。我坚信,中国中车一定能扛起民族工业的旗帜,成为立足于轨道交通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工程技术中心车电工艺师胡启飞向记者展示她珍藏的与总书记的合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难掩兴奋:“我与习总书记握手了!习总书记的手宽厚有力,传递给我的鼓舞和鼓励让我终生难忘!这不仅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一生最珍贵的记忆,对我一生都是一种激励。”作为技术服务人员,胡启飞和工友们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中国的这张“金名片”在世界各地熠熠闪光。
两年多过去了,王刚和胡启飞因工作出色,都被确定为优秀人才,参加了企业的国际人才培训,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视察,在每个长客人心中都埋下了一颗种子,在每个人心中都孕育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千上万高铁工人的使命感,将凝结成推动中国制造业复兴源源不尽的强劲动能。
自主创新 深度掌控核心科技
中车长客是中国地铁、中国动车组的摇篮。这里诞生了若干个“中国第一”:国内第一辆铁路客车、国内第一列动车组、国内第一列铝合金高速车、国内第一列出口双层动车组、国内第一列高速高寒动车组以及国内第一列地铁车、国内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国内第一列不锈钢地铁车、国内第一列跨坐式单轨车 ……这其中,第一列中国标准动车组是最耀眼的。
由中车长客研发制造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命名为“复兴号”。
这是我国为了中国铁路自身发展需求和“走出去”战略要求而实施的一项铁路重大装备工程,旨在全面提升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设计、软件开发、制造技术水平,打造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平台,实现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促进动车组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9月21日零时起, “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复兴号”惊艳世界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中车长客砥励奋进,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支撑。
中车长客始终坚持技术引领,秉持“自主创新、深度掌控、正向设计、根在长客”的总体思路,掌握了车体、转向架、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全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 取得785项发明专利, 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0余项,成为中国轨道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的尖兵。
两年多来,中车长客顺利推进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混合动力动车组、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美国波士顿地铁、武汉东湖100%低地板车等项目的研发工作。“我们经受住了有史以来强度最大、品种最多的产品设计任务的考验。”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陈孝敏感慨地说。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中车长客再次肩负起轨道装备业长子的责任,高速动车组、地铁、城铁车三大板块齐发力,形成高寒、高热、高风沙等全气候、全速度等级的产品系列,引领中国轨道装备业向高端制造业挺进。
创新机制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在习近平总书记到中车长客视察的时候,李万君、谢元立、罗昭强等一批技术骨干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我很幸运,干了自己爱干的事儿;我很幸运,企业给了我一个普通工人一次次挑大梁的机会;我很幸运,工作在中车长客这样一个不问出身、就问能力的企业。”中车长客首席操作师罗昭强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两年多来,中车长客强化内生动力,深耕“工匠精神”成长的土壤,将精益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大国工匠”们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的传奇。
焊接工人谢元立是中车长客的“明星工人”,他的团队攻坚克难,在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350公里标准动车组项目上完成了自动化焊接。2016年上半年,他带领团队又攻克了B型车的小件焊接、电力吊座等技术难题。
被誉为“创新工匠”的罗昭强是中车长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带领的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圆满完成了“复兴号”调试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铝车体二车间首席操作师工作站站长周晶辉也是技术创新的尖兵,他带领站里82名高技能人员,将中医的“望闻问切”应用到车体问题的解决上,从根本上杜绝相关问题的发生。
据了解,中车长客每年都要拿出工资总额的2.5%以上用于职工培训,并相继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焊接、车辆电工和装调工培训基地。建立了厂内技师、操作师评审序列,拓展了一线员工职业成长空间。
技能大赛 锻造“工匠精神”
技能大赛是中车长客专门为高铁工人打造的展示技能的舞台,也是高铁工人们向上发展的阶梯。
中车长客不久前举办的“金名片杯”职业技能竞赛受到全体员工高度关注。平日里憨厚的工人个个亮起绝活——鸡蛋上刻字、灯泡上切铁丝……这些比赛内容的难度远远超过平时的操作,要达到“大工匠”的水平,目的就是让选手们体会如何把自己手中的产品做成艺术品,体会什么是“工匠精神”。
在总装车间,“金名片杯”职业技能大赛冠军王彦龙指着“复兴号”的车头告诉记者,为了参赛,他每天拿100个鸡蛋练习,连续练了一周,终于练就在鸡蛋上刻字的本领。这些技术积累让他的手更稳、技术更纯熟。他心中也有个目标,要向李万君、罗昭强一样,把技术练到最好,传承“工匠精神”,让中国的轨道客车走到哪儿都叫得响!
中车长客的技能大赛给技术工人提供了展示平台、晋升通道,也促进了产业工人向更高技术水平攀登。近年来,中车长客推动战略人才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企业培养出高技能人才6000余人,其中高级技师300余人、技师1000余人、高级工5000余人。
打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是长客人的梦想。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向世界的重要依托,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高度,强化作为装备制造业标志性企业所应负的使命,正在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世界级企业、打造中国制造“亮丽名片”的轨道上高速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