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增档提速
近日,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长春高新区)举行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会议精神,简要总结长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成果,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部署当前重点工作,强化保障措施,动员全区上下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推进新发展,全力开创示范区建设新局面。长春市副市长,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亚明出席会议并部署工作。会议由长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杨俊良主持。
自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以来,长春高新区不断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主动作为,较好完成了重塑基础和优质快速发展两个阶段性任务,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中位次持续前移,综合排名由2008年的第20位上升到第15位。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化、专业化招商,累计新落位产业化项目292个,在建3000万元以上项目340个,201个项目实现投产,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三是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37个;集聚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100余家;76名高端人才入选“长白慧谷”英才计划,3人入选第四批省高级专家,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实现省内企业入选“千人计划”零的突破。四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40亿元,城市建成区由27平方公里增加到148平方公里,区域承载功能全面提升。五是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六是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会议指出,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成立以来,在省协调推进组的领导下,在省长吉图办的综合协调下,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在规划编制上,聘请国际国内顶级专家团队,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协调推进总规、控规、详规及各专项规划编制,目前一期五大方面30项规划完成了框架纲要;在项目建设上,包装储备重大产业类和城市功能性项目30个,新签约落位项目21个;新建续建项目开工107个。在用地储备上基本满足当期建设需求。在资金准备上,制定了PPP模式实施方案,与中铁投、中交集团等大型央企签订了2500亿元的PPP合作框架协议。
今后一个时期,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发挥我省“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提升腹地支撑功能,推进长吉图一体化发展,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东北新一轮振兴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区域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基本完成,海陆联运的对外物流通道初步畅通,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成为吉林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动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与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药、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养老健康与旅游休闲和绿色食品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体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全面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高地。三是推动长吉图联动发展。以腹地、前沿和窗口的联动机制,实现与延龙图、珲春的并联发展,促进长吉图一体化。四是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建设中俄、中白科技园,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快速推进东北亚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五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调整社会事业发展布局,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推进“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六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大部制、综合性、简政效能的原则,创新整合行政管理职能,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借鉴国家自贸区成功经验,加快建立贸易自由、投资便利、运行规范、监管透明、服务高效的体制机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