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架桥铺富路——长白县道路交通建设记事

15.06.2015  14:52

  近年来,长白县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尤其是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问题正在进一步得到解决,交通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长白县道路弯多、坡多、过村多,特别是进入雨季,山体滑坡等灾害导致断路断交通的事经常发生。为打破这一制约长白发展的交通瓶颈,长白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不畏艰险,劈山凿洞,架桥填沟,改写了长白仅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和无等级路面的历史。

  2014年11月28日,随着按响起爆器的一声巨响,省道朝长线长松岭隧道出口与进口节点正式打通,这标志着长松岭隧道洞身主体全线贯通。该隧道地处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全长6.6公里,洞身长4825米,是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隧道中最长的隧道。目前,该隧道项目已完成投资3.95亿元,隧道附属工程预计在2015年末完成。

  省道朝长线长白段工程是长白通往抚松、长春等地,实现省内经济沟通的重要通道,是最主要的旅游公路,也是除沈长线外的另一条通往外界的“生命线”、“经济线”。隧道项目竣工建成后,可大大缩短长春与长白行程,增强大型车辆冬季行驶的安全,增进长白与各县城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长白旅游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去年,该县投资350万元将省道朝长线漫江至长白段路面铺上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使朝长线路面工程全线合拢。并投资550万元完成了全线交通安全防护工程。

  随着开发开放形势的发展,松江河至长白段的高速公路被推上建设日程。该段高速公路全长108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24.5米,预计总投资103.62亿元。目前,已完成了松江河至长白高速公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评审工作,该建设项目已列入吉林省“十二五”公路建设规划中。

  为发挥鸭绿江区域面向东北亚的区位、资源优势,快速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使县内丰富的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白县委、县政府全力谋划推进长白至松江河铁路项目。铁路项目设计现已得到省政府和铁道部批复,并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等十余项的批复手续,并通过国家民委、国家交战办分别致国家发改委、铁路总公司的函,加快铁路项目推进工作。

  2013年11月23日,长白县省道沈长公路冷沟子村至鸡冠砬子村之间出现特大面积塌方,塌方堵塞路段长达200米,鸭绿江江面被塌方体堵塞三分之二,导致临江至长白的道路全面中断,直接影响十四道沟镇3个村300多户1000多名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长白县3万居民冬季生产生活物资运输。

  县公路管理段第一时间派人赶赴现场,组织人员爬到山顶,勘查塌方情况,并组织车辆机械及人员抢修。连续奋战40天,确保了工程顺利完工。此外,该县还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对该公路塌方段进行了外业勘测,确定修建隧道方案,估算投资2.85亿元。2014年完成冷沟子至鸡冠砬子棚洞山坡排险,挂主动网15000平方米及棚洞部分基础工程,计划今年9月完成棚洞工程。

  按照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县财政投资200余万元对县道、乡道实行日常养护,村道实行季节性养护,做好培护路肩、绿化美化乡村公路等养护工作,并给每个乡(镇)制作了一台刮雪器,确保各级公路全年安全畅通,方便群众的出行。

  多年来,长白县在不断疏通交通主干道的同时,还花大力气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全县8个乡镇77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硬化路。

  2014年,4公里的十三道沟村标准化柏油路开工建设,接着,2公里的西岗水泥路、3公里的十二道湾村水泥路、4公里的孤山子村水泥路……相继开工。轰隆隆的施工路面上,农民的吆喝声成了和谐新村的幸福乐章。

  该县还投资5608万元新建改建26条线路45公里农村公路,并投资464万元修建两座中桥。今年,还将投资6000万元改建50公里农村公路。

  一条条柏油路蜿蜒在长白的山山水水,一条条通村路连接了村村屯屯,长白百姓正享受着公路建设带来的实惠。长白加一人参已享誉全国,走出国门;九道沟村的地瓜干,十一道沟村的草莓,十三道湾村的西瓜,金华乡的有机蔬菜……沿着条条大路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老百姓的腰包也一天天鼓起来。“过去进村的路是土路,现在村头有柏油路,村内有水泥路,我们地里的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了!”老保甲村村民王福常把这话挂在嘴上。

  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使长白的旅游人数每年成倍递增,高吨位货车越来越多地进出长白,主要公路运输速度大幅提高,对长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记者姜忠孝通讯员苑海燕王永国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