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民间艺术家:铁锤为笔铜为纸 运斤成风锻浮雕
笔墨纸砚,点画勾染,纸上作画是中国人表达情感和人生理想的传统方式。然而在长春,有这样一位民间艺术家,他以铁锤为笔,铜板为纸,打造出一幅幅生动的铜质浮雕作品。近日,循着一声声古朴的锻造声,记者来到位于巴蜀映巷的武强锻铜浮雕工作室,听这位匠人讲述他的锻造人生。
走进武强的工作室,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冷硬中不乏生动、色彩与温度的锻铜浮雕,武强正锤錾并举,精雕细刻。他正在创作的这幅作品,是用泛着紫粉色泽的铜片雕琢出来的牡丹花,从花瓣上的纹路,到花瓣的层次都被精细展现出来。
武强创作的锻铜浮雕作品。孙建一 摄“锻铜浮雕,又叫錾铜,民间最熟悉的叫法是‘敲铜’。”武强说,锻铜主要是平面的片活,就是平装在器物上或悬挂起来供人欣赏的工艺品。武强的曾祖父曾靠锻铜谋生,手艺一直传承到父辈,他也是从父亲手中学到的这门技艺。“我父亲是一名警察,已经不靠手艺吃饭了,但是祖上的手艺却没丢,从小就教我绘画和锻造。”2005年,武强在电视上看到一期制作薄铜浮雕的节目,埋藏心底多年的锻铜浮雕梦想又复活了,于是,他开办了自己的锻铜浮雕工作室。
锻铜作品可大可小,大的气势磅礴,小的玲珑剔透,武强就是这样一个技术比较全面的人。武强告诉记者,锻铜区别于用铜水和模具创作的铸铜工艺,它主要在铜板上进行创作,利用金属雕刻、锤打、火烧后又恢复坚硬的特性,重复“雕刻—锻打—錾刻—火烧”这一过程,最终完成作品。所以,火、锤子、錾子是锻铜最重要的工具。“如果说铜板是纸,錾子和锤子就是手中的笔,无论是勾勒轮廓,还是塑造形状,都靠錾子和锤子的配合。”武强说,錾子决定线的粗细形态,锤子决定力道深浅,要把阴刻和阳刻结合起来,还需要匠人拿捏好敲打的力度。根据铜板的厚度和所需的艺术效果用力,如果敲打力度不够,则效果不完美,如果敲打过猛,铜板被錾透了,那就前功尽弃,意味着整幅作品都将报废。
在武强身后的名为《锦上添花》的作品中,两只锦鸡身上的每片羽毛都活灵活现,“羽毛要经过反复镌刻、敲打上百次,纹理要自然,才能出现栩栩如生的逼真效果。”武强的作品,总是带着“吉祥”的寓意。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武强通过几年的实验,最终打造出区别于他人的“彩铜”作品。这种用特殊技艺创作的彩铜作品色彩更鲜艳,大大提升了立体感和观赏性,这也让他的作品备受追捧,耗时一年半打造出来的《清明上河图》不仅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更是以10万元的价格被买走收藏。
成功后的武强依然“接地气”,如今他将更多作品的主题放在了吉林特有的风土人情上,一边采风创作,一边收徒传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锻铜浮雕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打算走遍吉林省,找到新的创作灵感,用锻铜浮雕描绘美丽吉林。”武强说。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 袁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