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电影节吉祥物标识等征集评选活动解密

12.03.2015  10:49

10日,吉林市召开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主题语、吉祥物、LOGO(标识)评选结果。那么,这些获奖作品是如何从全球众多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评委会是如何坚持标准进行评定的?评选过程遇到了哪些难点,评委是如何克服的?评选过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花絮?

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标识

 

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吉祥物“吉祥儿

 

  原标题:共鸣金鸡啼声远 精挑优选百花艳

  ——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评选活动解密

 

  江城日报记者 董雪扬

 

  编者按

 

  主办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让吉林市聚集了全球的关注目光。

 

  面向世界开展征集评选活动,让吉林市凝聚了全球的聪明才智。

 

  3月10日,吉林市召开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主题语、吉祥物、LOGO(标识)评选结果。那么,这些获奖作品是如何从全球众多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评委会是如何坚持标准进行评定的?评选过程遇到了哪些难点,评委是如何克服的?评选过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花絮?

 

  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是一次展示吉林市对外开放度、工作透明度和文化包容度的机会。

 

  吉林市抓住了这个展示城市形象的机会,让媒体记者走进评委会,带领大家走近评审过程,展示了城市的文化自信。

 

  为此,本报记者通过一组报道,再现了这次评选过程,与读者特别是征稿参与者共享。

 

  一条主题语,能入心入脑,让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与北国江城吉林市血脉相连;

  一件吉祥物,能入手入眼,把吉林市甚至东北的特点、特产、特色融为一身,被来访的宾朋带回五湖四海;

  一个标识,能入典入籍,将金鸡、百花、江城“三位一体”地印记烙刻在所有与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关物件上。

 

  这,需要怎样的集思广益?

 

  历史的机遇降临江城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届的国际性影展,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和规模最大,最专业、最具权威性的电影评奖活动,被外界誉为“中国奥斯卡”。同时,金鸡百花电影节也是中国国家级的电影节。

 

  2015年,时值中国电影发展11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艺座谈会讲话1周年,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选择在吉林市举办,而且这届电影节上还要举行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评颁奖典礼,江城可谓占尽“天时”。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因清康熙帝东巡到此时留下“连樯接舰屯江城”诗句,又得名北国“江城”。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化工的摇篮;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史前文化发展源地和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投资环境、生态环境更是可圈可点,江城可谓拥有“地利”。

 

  不辜负“天时”,不暴殄“地利”,吉林市文学艺术界、史学界等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同心备战电影节,江城可谓满是“人和”。

 

  全国的盛会全球征稿

 

  2014年12月1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15中国·吉林市)筹备启动暨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新闻发布会在世贸万锦大酒店举行。这标志着吉林市全面启动本届电影节的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向全国60余家新闻媒体宣布——2015年9月16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吉林市开幕,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评结果也将在电影节上揭晓。

 

  新闻发布之日也是本届电影节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活动全面启动之时。由于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正成为中国和世界电影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顶级文化品牌,成为全体电影人和广大电影观众衷心热爱的盛大节日。为此,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执委会广发“英雄帖”,邀请海内外人士共同参与其中,同时要求应征作品要紧紧围绕本届电影节和举办地吉林市等主题,融入吉林市元素、电影元素和时代元素,突出中国电影的艺术魅力,体现吉林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2014年12月11日13时,距电影节新闻发布会结束还不到3个小时, [email protected] 这个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的专用邮箱便收到了应征稿件。截至征集活动第一天结束,就有300多人次投稿,收到应征作品2000多条,其中有位黑龙江作者一个人的主题语就有348条。随后,应征主题语、吉祥物、标识的作品源源不断,纸质信件来自大江南北,电子邮件发自五湖四海。

 

  主题语10587条、吉祥物设计118幅、标识设计346幅——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执委会共收到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投稿11051件,有1955人次为此届电影节献出了自己的智慧与构想。

 

  据网络查询,本届征集的作品与可搜索到的以往电影节征集的主题语、吉祥物、标识相比,数量居于首位。这与金鸡百花电影节自身的影响力密不可分,同时,也与吉林市的“功课”做得卖力、宣传做得得力、城市本身的魅力息息相关。

 

  审慎的评选优中选优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江城日报社、市文化局、市广电局、松花江网以及影评人、市民代表组成的评委会从2015年1月14日开始工作。他们采用隐去作者姓名及相关信息的方式,初步评选出入围作品(纪念奖)主题语100个、吉祥物20个、标识20个。随后,他们又组织专家进行终评,确定一、二、三等奖。

 

  主要评选工作是3组同时进行的。评委团用“专家+学者+高校专业人士”的组合方式,以“文学色彩+外宣高度+政治敏感度”为标尺把关,通过“作品只留编号”的方法确保公平公正,在10天的评审中,彼此不论职务、不看年龄、不比资历,不搞“一言堂”只求选出最好、最优、最精的作品。

 

  评选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为了不错过、不埋没任何一件好作品,评委们过着两头看不到太阳的日子,就连中午吃盒饭的时候都是嚼着饭、议着事。面对应征作者倾尽心血的作品,评委们更是倾注了责任心、专业心,甚至是良心。时下火热的网络词语“点赞”、“”没有受排挤,语言的平仄、节奏、韵律都要考虑进去,一笔一画的区别、一字一词的差异都要反复对比——评委们评选作品时,不但要考虑时尚性、地域性、专业性,还要研究作品包括的电影元素和时代特点,特别留意入选的作品是否避开了前几届的模式,有所突破与创新,同时,是否具有吉林市特色,有没有打上“江城制造”的标签,展现出吉林市文化的包容性和广阔视野。

 

  收到的作品风格迥异,评委们因喜好不同而各有侧重,评选时难免出现争议。每到这时,大家就坐在一起反复研讨,探究作品的原创性,对雷同作品的设计元素、核心内涵逐一推敲,必要时还会大量查阅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论证。

 

  评选是公开的,过程是公正的,结果是公平的,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活动坦然地走到了最后的公示环节,完美收官。

 

  市委书记赵静波、市长张焕秋在百忙之中专门审阅了评选结果,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朱淳全程关注此事,副市长陈东多次对此项工作进行调度。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促使征集活动圆满完成。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开篇之战,主题语、吉祥物、标识的征集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分量。如果用语言描述此次征集工作的过程,一句话就可概括——20余位专家学者仅用10天时间,评选了一个月征集来的万余件作品。如果用心细细品味整个过程,那么体会到的便是吉林市人是怎样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态度,选出了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作品。

 

  不让“吉林市

  埋在“吉林”里

  ——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语评选工作小记

 

  记者 董雪扬

 

  10587件主题语是什么概念?A4型号的打印纸,用5号字排列,整整588页。

 

  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樊来喜,市诗词学会会长、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王彦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邱苏滨,北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曾日红,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郝蓄芳,市委外宣办副主任刘冬江……主题语评委阵容强大,就在这样的文山词海中埋下头,遴选出不让“吉林市”埋在“吉林”里的主题语。

 

  全国唯一一个省市同名这一特点,是吉林市的荣耀,也是吉林市的困扰。许多外地人一听到“吉林”往往想到的是“吉林省”或“长春”,甚至有少数外地作者投稿时也没搞清吉林省和吉林市的区别,在主题语中出现“长春”字样。所以,评委们认为,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主题语中,如果提到城市名称时,就要带上“”字来强化“我们是吉林市”这一点,或采用吉林市的别称代替。因为多了一个“”字,词语搭配的难度徒增许多,这就需要评委们更加细致地研读。“一字之差就能决定是否入围。”评委邱苏滨说,在评选时,大家在文字上的推敲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

 

  评委们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先从这1万多件主题语中评出1000条,再从1000条中优选出108条,然后从108条中评出一、二、三等奖8个和纪念奖100个。这些评委中,既有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有天天需要上班的在岗工作人员,每个人的文学特点也不同,但严谨的风格是一致的,尊重创作人员的心情是相同的,大家都生怕漏掉好的作品,耐心、细心、精心地揣摩每一件作品。

 

  评选时,评委们特别注意了主题语的多样性,避开单一样式,例如联语式的主题语虽不讨喜,但也被列入入围作品中。100个纪念奖的作品中包括一句话的、现代新潮的、重感情的等多种风格,还有那些不是“四六句”的非对称格式有特点的主题语。“电影节是我市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文化盛会,主题语要突出地域特色,要有温度,有高度,有人文色彩,能回味,耐琢磨。”评委郝蓄芳说,大家都在选评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这些作品是面向全国征集来的,那么,外地人要想投稿,就要研究吉林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等特色,这对宣传吉林市很有帮助,间接地促进了吉林市的对外影响力。”谈到此次评选活动的感受,评委王彦增说,这次征集活动的全国关注度比较高,参与面也比较宽。征集上来的主题语大都带着对吉林市浓浓热情。大家在评选这些作品时,充分体现出责任感,能够做到直言不讳,评选结果都是经过充分地讨论的。面对作者倾尽心血的作品,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工作虽然付出很大,但很值得。

 

  精品不错过 赝品不放过

  ——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吉祥物、标识评选工作小记

 

  记者 董雪扬

 

  核心元素差不多,作品接近,雷同作品上哪个?设计元素来源是否出于原创,还是只改变一点点的“山寨”赝品?这是在吉祥物、标识两个组评选过程中,最主要的争议焦点。

 

  118件吉祥物、346个标识,所包含的元素多达100多种,梅花鹿、雾凇、秧歌、东北虎、玫瑰花等东北元素被运用的出神入化。10位评委团成员,由专业人士、著名学者、专家组成,包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郝蓄芳,北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潘宝泉,北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讲师李文杰,市教育学院美术教学研究员、副教授庄大山,《短篇小说》杂志社副主编兼办公室主任、版务主任高嵩山,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庞少杰,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主任李金涛,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美术系教师张洪亮,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刘延涛等。他们拿出了治学的严谨,对征集上来的作品一遍遍看,反复比较侧重;一笔笔研究,认真鉴别来源,对有抄袭嫌疑的作品,一定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来证实,以确保不错杀、不放过。

 

  “这次征集活动影响到了国内很多知名设计组织,有很多专业人员参与,有的作者是得过很多主流奖项的设计大手。”评委刘延涛说,有专业人士参与他不意外,但活动还吸引了许多非专业的普通百姓参与,而且上来的作品质量还很不错,这让他很吃惊。“有一个标识是我市市民手绘的,作品虽不成熟,但能强烈地体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刘延涛说,获奖作品虽然大部分都是专业人员的,但其中也不乏有业余人士的。

 

  “评选设计不算完,还有后续。”刘延涛介绍,此次评选出来的作品融现代感、时尚性、国际范于一身,这给后续的创作与商业开发提供了无限可能。

 

  陶“”其中 用心面对

  ——应征作品整理工作花絮

 

  记者 董雪扬

 

  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活动是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首战,而应征作品整理工作又是整个征集活动的头炮。

 

  从2014年12月11日起,第二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语、吉祥物、标识征集活动的专用邮箱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收到全国各地的征集作品,随后,纸质投稿也铺天盖地地袭来。

 

  “原以为这项工作只要将征集来的作品分两个文档,一个存放作者信息,一个存放作品内容,两者之间的索引没有误差就齐活儿了。”负责应征作品整理工作的闫冰说,没想到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她事先没想到的事。

 

  归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郝蓄芳和闫冰的讲述,应征作品整理工作可总结出几个“”人花絮。

 

  ——最让人吃惊的投稿量。2014年12月11日13时,闫冰打开征集活动专用邮箱时,她吃惊地发现,已经收到投稿。更让闫冰吃惊的是,随后,她又发现,有一个黑龙江的作者自己就投稿348条主题语。原以为第一天的工作可以很轻松,没想到上来就是300多人次、2000多条的作品稿件。待一个月的征集活动结束了,统计出有效作品共11051件。闫冰说,她在网上查,上届电影节征集的作品总数是6800多件,没想到咱们这届能超出这么多。而且,在征集活动结束的20余天里,还会不断收到应征的作品。

 

  ——最考验耐性的筛选。整个征集活动有效的征集作品共11051件,而实际收到的作品多达近2万件。因为投稿方式分为电子邮件和纸质邮件,有的作者就把一件作品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各投一遍;有的作者投稿后觉得不够完美,就要求将投稿撤回,做修改完善后再投;还有的作者将同一作品反复投稿。这就需要整理工作者一遍又一遍地甄别、筛选,除旧留新。

 

  ——最不放心的来电、来访。征集作品那段日子,经常有作者打来电话询问自己的稿件收到没,有时即便得到肯定的答复,对方也不放心,还会要求将自己的作品调出来说一下内容。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郝蓄芳总是用最大的耐心应答,“因为来电的很多都是外地投稿人,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吉林市人热情不高、素质不够。”还有一些本市的投稿人,会找到办公室来查询自己的稿件是否到位了,郝蓄芳说:“有的作者顶风冒雪来的,我们再忙也得耐心地去对待这种心情、这份热情。

 

  ——最为难的落选回复。有些参与活动的同事、朋友找郝蓄芳打听消息,想知道自己作品是否入围了。为确保公平性,所有投稿的作者信息和作品都是分开的,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的郝蓄芳也无法确定入围的作品作者是谁。待最后结果出来时,她发现不是自己“熟人”,只好用请客吃饭的方式将“落选”的消息告诉对方。

 

  那段时间,遇到的事情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提出想当电影节志愿者,要求帮忙联系;有的举报他人抄袭的,并列举出对方的种种不良记录;更有作者直接打电话到办公室说要留下银行卡号,告诉评委会直接把奖金打进去,那可是相当的自信。

 

  本版图片由电影节执委会提供

 

      (编辑/孙岚)